第342章 叔侄相见 (第3/4页)
见过四叔。” 朱允熥不要求朱棣见君臣礼,反倒给朱棣行了个叔侄礼。 “你子。” 朱棣一拳捣在朱允熥肩头,道:“又长结实了,平日没少练啊,等会儿和我过几招,让我看看练的咋样了。” 对于朱棣的实力,朱允熥可不敢轻视。 “那四叔可要手下留情啊,侄儿练得再结实,怕也很难比得过四叔。” 朱棣哈哈一笑,拍了拍朱允熥。 “这明你子还是练得不够,你叔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和你差不了多少,现在这身疙瘩rou不都也是练出来的。” 起这,朱允熥脸色垮了。 “四叔那是真刀真枪打磨出来的,侄儿哪有这机会,上次在沔县皇爷爷就不满侄儿的死守了,哪还有再冲锋陷阵的机会。” “这次侄儿去倭国出使,皇爷爷半个月没搭理过侄儿,甚至出发之前向皇爷爷辞行,皇爷爷都没见侄儿。” 对朱允熥的事迹,朱棣也听过些。 “就你子这样的,要没有你皇爷爷,怕连都能捅捅破了。” “上次因为开海的事情,真跑到外面扛了一个月的大包?” 不管咋,郑和是和朱棣借的。 他以为郑和死了后,曾给朱棣去信明过情况,郑和死而复生后,他自然得再报个信。 一来二去的,朱棣就知道了这事。 “唉,这事儿没法。” “父亲多好一个人,竟帮着皇爷爷一起骗人,但凡我要知道郑和没事,我又岂会去外面扛那么久大包。” “我这辈子长这么大,从来都没觉着一文钱竟难挣到了那种程度,那真是汗水摔八瓣,才能换来一口饭。” 着,朱允熥拿出朱标的信。 “这是父亲让我转交四叔的。” 朱棣接了信,当着朱允熥的面打开。 朱允熥探头探脑往过去张望,朱棣一转身把信上的内容扫完,然后一把揣到了怀里。 “倭国的使节在哪儿?” “过去瞧瞧。” 叔侄寒暄过后,道衍这才上前。 “太孙。” 道衍是最大的造反头子不假,但在靖难之后无论是编撰《永乐大典》,还是修建紫禁城那都功不可没。 但即便有滔之功,但至始至终都没有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自身品行之上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朱允熥拱手作揖,向道衍回了礼。 之后,两国正副使见面。 该的早就的差不多了,简单做了礼节性的问候,在直沽休整了半重新启程出发。 道衍是要和祖阿探讨佛法,和上了倭国的船,肥富知道朱棣和朱允熥叔侄良久未见,不好意思再打扰,也回了倭国的船上。 少了肥富的打扰,朱允熥和朱棣两人直接移到了甲板上。 海波荡漾,微风拂面。 “如此辽阔的海域,大明却没有控制权总归是一件大憾事。” 朱棣端着酒杯,望着碧波荡漾的大海,眼神之中有惋惜,也有希冀。 “在这片地中海洋大于陆地,而海洋同时也在勾连着陆地文明的交往,从原始氏族的部落到现在,交通工具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会让这片地下的人连接的越来越紧密。” “只有掌握了海洋的控制权,才能做下真正的共主。”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掌握住这片浩瀚的海洋的。”
朱允熥附和着朱棣,播下了开海的种子。 “郑和下西洋真的能成吗?” 朱棣放下酒杯,认真地问道。 成不成的,这都是朱棣鉴定过的。 “一定可以!” 朱允熥信誓旦旦,冲朱棣保证道:“大明的物产再丰富,终究会有短板存在,只有把海外各种资源调度起来,我大明才能实现最终的富强。” “四叔还不知道吧,短短不过数月时间时,我大明在市舶司上的税收都会赶上一年的财政收入了。” “要是由朝廷组织下西洋,不仅能够向海外的那些国家宣扬我明的国威,还能够通过商贾的贸易中大赚一笔。” “大明需要建设的地方还很多,空缺的资金缺口实在是太大了,必须得想办法解决资金上的难题。” 到这儿,朱棣这才问道:“你非要去出使倭国,不仅仅是因为要解决沿海的倭寇吧?” 对于其中具体的原因,朱允熥只和老朱还有朱标过。 听了朱棣的猜测,朱允熥把板凳往前拉了拉,坐到朱棣的身旁,悄声道:“倭国有座产量在大明数倍之上的银矿。” “银矿?” 朱棣反问了声,没有丁点惊奇。 “我大明用的是宝钞,要银矿还有啥用?” 朱允熥一拍脑门,有种深深的无力。 这是一点儿经济基础都没有啊。 大明宝钞之所以没出现大规模的贬值,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