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2章 叔侄相见 (第4/4页)
还有朝着向好的方向逐渐出现变好的趋势,那是因为他提前就已经做了干预。 而想要大明经济体量增大之后,宝钞还能平稳运行,那是要强大的金银储备做支撑的。 朱允熥拉着板凳重新坐回去,给朱棣讲起了货币和经济的干系,以及金银对货币的稳定作用。 这些东西都是曾经和老朱过的,朱棣并不比老朱差。 老朱能听得懂的,朱棣也能听懂。 “照你这个意思,大明目前急需加印宝钞了,而大明的金银储备却远远不够,一旦金银储备出了问题,会导致经济整体出问题的。” 朱允熥点头道:“无论国富还是民富,那是都是依托于经济的,而经济稳定的关键就在于货币之上。” 反正时间也还长,朱允熥讲的也详细,通过论点和论据的穿插,给朱棣上了场生动的经济课。 “你这脑袋咋长的啊,绕的这么弯的东西竟都能想到。” 算数解决了太多问题,凡是解释不清楚的,使劲儿往那上面归就行了。 “其实不难。” “算数是门庞杂的学科,只要结合算数在户部看上一个月的账,这些东西就全都一目了然了。” 朱棣起身站起,手托在栏杆之上。 “那你有何打算?” 朱棣作为副使,是他的左膀右臂。 哪怕全船的人都不可信任,朱棣也绝对在可信任的行粒 而他也认为,朱棣是个识大局之人,知道在异邦中他该怎么做的。 对朱棣的询问,朱允熥和盘托出。 谁该拉拢,谁敢敌对。 朱允熥了自己想法的同时,还把他们间的关系一并告诉了朱棣。 这些东西有的是他前世的记忆,也有的是通过方凡打探来的消息。 听了朱允熥的想法,朱棣点头道:“目前看起来没问题,战场上的很多东西往往都是瞬息万变的,而人又是战场的组成部分,” “具体该如何做,还得等到了之后再做定夺的,反正心驶得万年船,任何时候都不能急功近利。” 着,朱棣重新坐下。 “你不是想知道大哥了啥吗?” 朱棣把揣在怀里的信,拿出来递到朱允熥手里。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首先拜托朱棣照顾朱允熥,其次则是让朱棣盯着朱允熥,朱允熥若是行冒险之事,就让朱棣直接拿下他。 看了信,朱允熥把信还给朱棣。 “父亲咋能这样?”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现在早没之前的莽撞了,咋就不能多些信任了。” 朱棣微微一笑,道:“那是你不值得信任。” 随后,叹了口气又道:“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做的完美的事情,在关心你饶眼里却是件惊心动魄的大事情。” “当年叔孤军深入招降乃儿不花,本以为这番战绩可让你皇爷爷刮目相看,但当有了高炽高煦他们后,叔才终于明白爱你在乎的不是你的英勇。” “还记得当年,你叔带着赫赫战功回京后,进门后你皇爷爷一个茶杯甩来险些破了相。” “那个时候,你叔年少轻狂很不理解,想着在你皇爷爷眼里只有大哥,我们这些儿子哪怕功绩最大都换不来你皇爷爷正眼相待。” “后来,你叔就藩后往返京中,在你皇爷爷身上叔看到了留恋不舍,以及那种含蓄内敛的父子亲情。” “你皇爷爷布衣起家,普之下骂他的人很多,但他唯一没亏欠过的就是下的万千黎庶,还有我们这些至亲之人。” “为了万千黎庶,你皇爷爷呕心沥血,三十年如一日,每日睡觉不超两个时辰。” “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坚持分了藩,为了你也曾被不少文官弹劾吧?” “所以,你做事情之前首先想的不要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会对大明有多大的好处,而是想想你要出了事,关切你的人该咋办?” “很多事情不是退一步就会陷入死局的,而你要是死了,那可就真的无力回了。” 实话实,朱棣这话很有道理。 “侄儿明白了。” 着,朱棣在朱允熥肩膀上拍了拍,道:“大明需要你,到了倭国有风险的事情叔去做,这片广袤的海疆大明必须得收入囊郑” 对朱棣,朱允熥感官很不错。 锐气中带着进取,稳重中带着老成。 若朱棣身上没有城府,那肯定是不尽然的,但这城府却又给人一种岁月沉淀之下的稳重。 “四叔能征善战,北元鞑子还得靠四叔镇守,要是真的有风险,四叔也不能去涉险。” “刚才四叔不都了,皇爷爷最重情了,要是四叔真有个三长两短,皇爷爷怕是受不了这打击的。” 朱棣的这身本事绝不能折损在的倭国,更何况相比较于海外诸国,倭国这点事儿又算得了啥。 “你这子真和大哥一模一样,可惜你子长成的太慢,你但凡再早成长些,你皇爷爷不会立吕氏那娘们当太子妃了。” “叔只是最坏的情况,有你这正使,加上叔这副使,可能让这情况发生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