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_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第1/7页)

    【这章写了三天,是字的大章,作家的话里还有免费的史料。求订阅啊!】

    第219章,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

    重拾了些许自信的宋江,率领梁山众兄弟,来到了沭水码头处停泊的十二艘大官船前。

    他让手下百余名喽啰,皆是当年在梁山泊中使船打鱼的渔民出身,先登上沭阳码头处的那些官船上,仔细检查。

    他们发现官船没有任何问题,不漏水、能航行,官军也没有对这些官船做任何手脚……

    宋江望船兴叹,道:

    “这十二艘大官船,每艘都装载了半船的喂马干草,船上还有洒落的少许稻米粒,看来这些官船原本是装载粮草的。

    只不过,应该是之前沂州官军,探听到了我梁山众好汉要攻打沭阳县城后,官兵匆忙地把船上的粮食运回了城中;

    只留下了这些喂马的干草秸,这亦是便宜了吾等梁山兄弟们的坐骑!”

    梁山众好汉纷纷称赞大首领宋江,说得极对啊……

    宋江命令梁山众喽啰,把之前抢夺来的金银钱财、三万余斤粮食,分别装载在了十二艘大官船上。

    宋江率领梁山义军,分别登上了十二艘官船巨舰。

    梁山义军残部,从战败受挫的沭阳这块伤心之地,沿着滔滔的沭河,顺流而去……

    大宋的沭阳县,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古称厚丘、怀文等,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

    沭河,下游干流。

    沭河,原为入淮大河泗河的支流,自七年前黄河决口南侵夺淮后,沭河无入淮河的通道,尾闾在苏北游荡至如今的宣和三年初,但其尾流也能辗转入海。

    宋江率领所部梁山人马,乘坐在十二艘官船巨舰上,犹如浮萍般,飘荡在滔滔的沭河水面上。

    经过年前的沂州战败和今日的沭阳之败后,宋江和众位头领暂时也没有思量好下一步的去向……

    ……

    等宋江所部人马乘坐官船巨舰,离开沭阳县地界后,官军探马回报沭阳县尉王师心:

    “梁山流寇抢夺官船十二艘而遁……”

    今年二十四岁的王师心,听到自己人生首次指挥的阻拒流寇之战,真的是胜利了,他英俊而坚毅的面庞,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心中却暗自佩服道:

    “梁山流寇夺船而逃,果然中了赵官家的妙计啊!”

    王师心立即亲自提笔,写好了此次抵抗梁山流寇攻城的军报公文,准备呈交给新来海州上任数月的知州张叔夜亲启……

    他派手下亲信六人,两人一组,皆骑快马,共分三批次,速速去往海州……

    如此小心,是防半路出再闪失,不能将如此重要的军情送达。

    …………

    第二天午时,正在视查海州城防的张叔夜,接到了沐阳县尉王师心呈报来的军报公文。

    张叔夜读后,真是喜忧参半啊!

    他欣喜的是,年轻有为的沭阳县令王师心,率领军民死守沭阳县城,击退了声势浩大的梁山流寇的大举进攻,并杀伤梁山流寇共计四百余人,逼得宋江率部撤退。

    还有更让当张叔夜惊奇的是,梁山流寇自从去年年底在山~东的沂州兵败后,南下的行军路线,居然跟他接到的赵官家写给他的密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梁山流寇还真的中了赵官家钦定的妙计的前半段。

    赵官家在给张叔夜的密旨中,提出要在沐水码头留给梁山流寇十余艘半载草料的官船,以便等到其进攻海州时,方便官军对其用火攻……

    张叔夜所忧虑的是,据王师心所呈报上来的军情:梁山流寇虽然在沐阳县攻城受阻,然则其元气未伤,还有流寇主力大约两千七八百人。

    ……

    时年五十六岁的海州知州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张叔夜老成持重,出身名门。

    张叔夜的曾祖父张耆,官至枢密使,封徐国公;

    其祖父张利一,曾任信州参军。

    其父张宗望,官至正奉大夫。

    张叔夜出生于北宋治平二年,他年少时就很喜欢谈论兵法。

    他却不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而是依仗着家世显赫的关系,他亲自到地方上去观察,到兵营中去体验,完美地将理论结合实际,从而阐发出自己的独特军事见解……

    三十多年前,刚刚长大成人的张叔夜,便以父荫,任兰~州录事参军。

    兰~州地处宋朝边境,依靠黄河天堑自固,每年黄河结冰时,都要处于戒备状态,士不释甲、兵不离武器者累月,以防羌人入侵。

    当时,年轻的兰州录事参军张叔夜献计:

    ‘我军驻卫此地,以黄河天堑自固,每年冬季大河结冰之时,羌敌便可轻松过河,我军险矣!

    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吾曾带兵巡查,从当地百姓处打探知得:每年冬季羌人犯境界过河侵扰抢掠,必先在羌人称为“天都”之地,集结各部兵力,商议侵犯我大宋之行动。’

    ‘故此,我军应该主动出击,攻占羌人所谓的“天都”之地,并在那里驻兵建城,固守可有效抵御羌人犯境……’

    当年,年轻的张叔夜提出的对付羌人侵扰之计,被朝廷采纳……

    张叔夜谋划好了攻取‘天都’之策后,率兵成功夺取此地,朝廷在那里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能用来戍守的大城池,从此兰~州再无羌人过河侵扰之患。

    ……

    之后,年纪轻轻二十多岁的张叔夜,得到河北转运使蒋之奇的器重,并在其推荐之下,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