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_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第2/7页)

>    这惹得当时官场上,舆论斐然一片,都认为朝廷对张叔夜太过优待了。

    再之后,深受皇恩的张叔夜,先后被朝廷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大观元年,张叔夜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

    不久,张叔夜向朝廷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朝廷召其考试制诰,赐其为进士出身,后升任右司员外郎。

    当时,风头正盛的张叔夜,被派去出使辽国。

    他在辽国举行的宴射中,宋辽双方的武将在比赛射箭,辽国将领还在那里瞄准未发箭之时,张叔夜便闲庭信步般开弓放箭,第一个射中了目标,大涨宋国威风。

    辽国的皇帝和文武百姓,皆惊叹并诧异于这位文官穿着打扮的宋使张叔夜,怎么箭法如神呢?

    他们便想查看张叔夜所用的弓。

    张叔夜为保大宋使臣的尊严,他以‘无前例’为由,拒绝辽人检查其弓箭。

    张叔夜使辽归来后,凭着自己使辽时的所见所闻,画出了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图册,上呈给了大宋皇帝赵佶,博得天子龙颜大悦……

    大观三年,前途大好的张叔夜,却因其从弟张克公弹劾宰相蔡京之事受累。

    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找出张叔夜的小过错,将他贬为西~安~草场监司。

    数年后,张叔夜被召回京师,担任秘书少监,后又升至中书舍人、给事中。

    当时,大宋的官吏为政懒惰懈怠,凡是出自门下省的命令,都要预先列出官衔,让人写上名字之后,遇事才填写具体内容,称为“空黄”。

    张叔夜极力要求革除这种弊端,又遭到朝廷中以蔡京为首的众多官员们的怨恨……

    皇帝看到张叔夜被贬后召回京城后,依然如此正真、不怕得罪同僚,敢有所作为,故此,擢升张叔夜为礼部侍郎。

    宣和二年八月,忌恨张叔夜已久的太师蔡京,向皇帝赵佶进献谗言,以他身为宰执,再利用手中的大权,把张叔夜以徽猷阁待制身份,贬至海州任知州。

    这是张叔夜第二次出任海州知州。

    如今,张叔夜来到海州不足半年,他却无比惊讶地发现,

    当他离开京城后的那五个来月,即从去年的宣和二年九月末至今,

    当今天子赵官家怎么突然间从昏君,转变成了明君圣主了呢?

    在这短短的四五个月中,心性大变的赵官家,不仅将把持朝廷大权的蔡京、王黼等jianian臣给正法了,而且赵官家还御驾亲征,平定了那场声势浩大的方腊乱匪起义,又在全国上下出台了众多‘吏治民生’的好政策……

    如今,张叔夜看到梁山流寇败走沐阳县时,还真的中了赵官家给他的密旨中所设的妙计。

    那么,接下来梁山流寇会不会攻打海州城呢?张叔夜料想,梁山流寇极大可能会如赵官家在密旨中写到的那样:梁山流寇补给不足,缺少粮食,必然会攻打储粮甚多的海州城。

    如今,张叔夜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好重啊!

    毕竟,这海州城中可调用的厢军不过五千人,却久疏训练,战斗力较弱;根本比不了自己年轻时任兰~州录事参军时,所见到的西北军那般的战斗力。

    不过,令张叔夜兴奋的是,赵官家在密旨中写给他对付梁山流寇之妙计,冥冥之中,却与他所想一致。

    张叔夜让沐阳传递军情奏报的了小吏退下,他立即下令道:

    “派出三十六路探马出城,侦察侵入我海州境内之梁山流寇,败走沐阳后之动向……”

    “遵令……”

    张叔夜还利用海州城中厢军不知道梁山流寇人数的信息差,在军中传达梁山流寇在山东的沂州兵败后,南逃至海州境内的沭阳县后,又遭到县尉王师心率领军令的痛击,梁山流寇损兵折将过半;

    现在,梁山流寇只剩下了八九百残兵败将,又裹挟了沭阳县乡下的千余农民,抢夺了十二艘官船,极有可能来攻打我海州城,我军当做好充足的应敌准备……

    当然,这都是张叔夜为了稳定军心、激励士气,故意将宋江一伙流寇的人数给往少了说。

    海州知州张叔夜还宣称:

    ‘当今天子赵官家,甚是关注是否能剿灭梁山流寇之事;

    剿寇有功者,定能得到天子封赏……’

    果然,海州城内的五千名厢军,听到连海州下辖的一个小小沭阳县尉,其还是进士文官出身,都能率领沭阳城中军民,重创梁山流寇,立此大功。

    看来,吾等军汉建功立业之机,就在眼前了。

    海州五千名厢军,个个摩拳擦掌、皆是甲胄离身、兵器不离手,盼望着梁山流寇早些来攻打海州城,以便立下军功受天子封赏……

    十余天后,

    大宋宣和三年二月末,宋江率残部近三千人,乘坐十二艘抢来的官船巨舰,从沭河顺流,辗转入海,转战至海州之滨的黄海上……

    现在,摆在宋江面前最大的难题便是,梁山义军的军粮快要用尽了。

    宋江和诸位头领,看到每条官船臣舰上,还有少半船喂战马的干草豆秸,

    每条大船之上都装有之前抢夺来的上千两金银和十数万贯铜钱,

    但是,唯独每条船上的军粮都已经见了底。

    他们现在才后悔,当初梁山义军正盛时,抢来那么多金银钱财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大宋各地都严禁任何人与盗匪做生意,而这海州地界上更是三令五申任何人不准资敌,不准跟梁山义军有往来,更别说有谁敢卖给梁山流寇粮食了。

    从三天前,便一天只能吃两顿稀饭的宋江,对同船同样饿得饥肠辘辘的吴学究,询问道:

    “为今之计,将之奈何?”

    吴学究紧皱眉头,道:“我军只有攻下海州城,才能结束吾等兄弟忍饥挨饿在海上漂泊之窘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