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趣事_第十二章 商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商海 (第3/3页)

罗在想,销售方法不仅仅是上门推销,还要参照书中讲的整体销售策略,他一计不成,再来一计,用电话销售。小罗在公司里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同时叫银姬买了一本电话簿,打电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瞎猫碰上死耗子,可算接了两个订单。小罗便开始去家具厂学习设计和安装。又到临时工街头,聘请木工去客户家安装橱柜。

    在零工市场,他左谈右谈。想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拼命算计压低工资,简直成了一个变态人,真是人要是在魔界就是魔鬼,去了天堂就是天使,在商场上再有善心的人也要唯利是图。这都是上帝给人设下的游戏规则。这些拿工具站街头卖力气的工人也不简单,算计起来斤斤计较,毫不吃亏。多里最后雇了一个表面憨厚实质狡猾的木匠。

    小罗又带着金姬和银姬到书店找产品开发的理论:他看到一段话: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其本身生命周期的特性,随着时间地推移,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最终都将走向衰退期,产品也就散失了市场竞争能力,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优势,无法持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求。小罗感慨的把这一段记了下来。

    金姬找到一段让小罗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企业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永远在变,顺应市场发展者昌,违背市场发展者亡。”小罗让她记录下来。

    银姬也找了一段:“如果企业盲目地进行新产品开发,不仅很难达到公司预定的愿景,而且极有可能被市场吞噬、颠覆,因此,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必须了解新产品开发类型,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市场开发战略性研究,抓住市场竞争机会。”小罗又让她记录下来。并且说:“对了,就这样生生死死的拼命就行。”

    小罗带着金姬去建材市场采购原材料,在商城里溜达来溜达去,搅尽脑汁的找新材料,讨价又还价;金姬没有疲惫的感觉,就当玩了。自然,新学的东西都要交学费。请师傅,就要先拿出一盒好烟。小罗眼珠一转,为了省工钱,,劝工人入股。可师傅说:“我只要工钱,不搞入股以后分成什么的。我只要每月工资,你用我就给我钱,供我吃喝。”小罗是在地球外画馅饼,只能自己去盼着从天上掉下来。有个师傅找上门来,三十多岁,胖胖的,叼着有钱人抽的中华烟卷,对小罗说:“上次展览会我们去布展,有家公司的老板,肯求我暂缓一个月工资,最后我答应了,他都流出了眼泪,真他妈的可笑。他可有一个厂两个大店,资金周转不灵了,他真就跪到了我的脚下,我是真正的黄士仁,他是真正的扬白劳。”

    小罗暗想:“书上说:没有现金,什么都不是,市场现货规则就是这样,一手钱,一手货。”

    小罗没钱了,为了在月底给员工开资。他跑到银行借钱吃闭门羹。他愤愤的说:“银行不是给老百姓和小企业开的。最近银行三次加息,吃掉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成为国家的奴隶。”小罗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感到了孤独和无助,靠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在大海中,再怎么游,力量还是那么的小,不被淹死才怪呢?

    而且自己怎么拼命干,每月挣的钱和一个技术工人差不多,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较,竟然在给员工们打工。而真正挣钱是橱柜店门市的房产升值。他奇怪,投资几万元买房子,十年后的赢利竟等于自己辛辛苦苦开店的工钱。

    小罗坐在办公室发呆了。

    金姬对小罗说:“向银行借钱和个人借钱一样。你看!当有朋友开口向你借钱的时候,也是左右为难,借也难不借也难,借不借都作不成朋友。以前听到有人这样说,我还不信,有一次经历过后,才知道,此言非虚。”

    小罗说:“怎么讲?”

    金姬说:“有一天,有个久未谋面的朋友来找,我颇感意外。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寒暄一番后,她终于表明来意,说:最近顶了个铺面想做点小生意,还差一点钱,你能不能借一万元给我啊?”。

    我说:“一时之间那有这么多钱啊。”

    她说:“有多少借多少吧,三千也行。”

    三千这数字不算很大,说没有吧还真说不过去,可当时我正在上班,没那么多现金在身上,只好到财会室借来给她。当时她说一个星期后就还的。后来我还请她到西餐厅吃了一顿,才告别。

    晚上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说:“你们这么久没见面了,一点也不了解她的近况就随便把钱借了,我看你这钱是打水漂了,当买个教训吧!”

    我说:“不会的,她以前很老实,应该不会骗我的吧!”

    朋友说:“我很少看错人的,到时你就知道我没说错了。”

    一个星期转眼就过,期间没再见过她,也没收到过她的电话。心里正在想,看来这次真应了朋友的话,真的上当了,让朋友知道又要数落我一番了。可那几千块钱,也不好意思催她还啊。

    又过了几天,忽然接到她的电话,心里暗喜,原来我还是没看错人的。

    我问她:“生意做得怎么样啊?”想不到她说:“铺面是接下来了,可是没钱进货了,能不能再借二万元给我,一个月后就还你,到时赚了钱请你吃饭啊。”

    我说:“上次你说一个星期就还我的,现在也没还,我那有这么多钱借你啊。”

    她还在死皮白赖的说。我想起朋友的话,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心软了,坚决不借。

    后来,她也没再打过电话给我,有时碰到她也会绕路走或装作不认识一样。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还钱,她总是说手头紧,迟点吧。

    经过打听,原来她丈夫是个赌徒,经常去澳门输光才回来,公职丢了,和人合营的酒楼也关了。怪不得她从骑摩托上班到骑自行车,再到步行了。为了还赌债,还要抚养一对龙凤胎,她不得不利用不知情朋友的信任了。

    以后再打她家里的电话,总是打不通的,可能为了避债主,连号码也换了。知道她是这样的情况,也不好意思再追问她了,欠钱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小罗说:“怎么说呢?要好的同学,信任的朋友要是真有急事,自己也有钱,我还是会借的。尽管身边朋友因为借钱伤感情的,大家也都听的多了,所以努力挣钱,不为难朋友最好。可我借钱给员工开支,进货,扩大生产,其实和赌徒一样。借钱是最难的。更何况税收这么高,钱都被收走了。诶!这只小舟,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航行,太艰难了,凶多吉少啊!是否尽快上岸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