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熊说诗经_第四十三章 《叔于田》与《大叔于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叔于田》与《大叔于田》 (第2/2页)

忌。将余下的箭收回箭筒,将弓收回弓囊。别人还在射猎,叔已经收拾弓箭,满载而归。谁来翻译第三段?严舞漪。”熊老师说。

    “帅哥原野去狩猎,灰烬飘落战马黑。双手高举勒住马,驷马立停如四指。帅哥狩猎深草甸,烈火燎原还正旺。帅哥猎获实在多,车慢箭少意洋洋。打开箭筒收起弓,满载而归先退场。”严舞漪说,

    “好,我来问大家,叔为什么要“袒裼暴虎,献于公所。””熊老师问。

    “因为郑国公是君,叔是臣。老虎是最贵重的猎物,应该献于君上。”夏燕说。

    “很好!还有吗?”熊老师说。

    “因为土地是君上的,在君上的土地猎获的最贵重猎物献于君上,理所应当。”钱多多说。

    “很好!还有吗?”熊老师说。

    大家都陷入沉思,等了孟璐说:“对君上的尊重,不仅要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要表现在形式上。敬献老虎,老虎要高过敬献者。扛起老虎,老虎暴露在敬献者上面,敬献时,老虎越过敬献者头顶,都是对君上敬重的礼仪。”

    “很好,很好!”熊老师说。这次没有再问还有吗?以为自己想说的学生们都说出来了。当看见朱秀霞起身,琦琦熊非常惊讶,朱秀霞居然还有高见,不禁问道:“朱秀霞,你还有高见?”

    “嗯。”朱秀霞点了点头,认真地说,“老虎太重,冬装太碍事,不脱去上衣,扛不起来。”

    大家哄堂大笑。对吗?对!但老师问得是礼,礼仪的礼;朱秀霞答的是理,物理的理。真是捣乱有理,琦琦熊无可奈何地摇头笑了。

    “好,我来问大家,郑国公为什么要说“将叔勿狃,戒其伤女。””琦琦熊问。

    “君上关心爱护臣子,不想让臣子冒险。”廖志远说。

    “很好!还有吗?”熊老师说。

    见大家都不说话,熊老师说:“我知道你很勇敢,敢杀虎;我知道你很能干,能杀虎;我知道你很忠心,来献虎。你的勇气、能力和忠心都表现出来了,再让你去冒险,就是我的不是了。郑国公说这话体现了君主的明智与仁爱。”

    “老师,《毛序》说是“刺庄公也”,认为“叔”即庄公之弟共叔段。您怎么看?”夏燕问。

    “问得好!我分析一下可能性。

    第一种,是分封到京城,准备造反时的太叔段。

    第二种,是分封之前的公子段。

    第三种,不是公子段,是另外一位著名勇士。

    第四种,是普通猎户。

    第五种,是戏曲人物。

    太叔段是郑庄公的亲弟弟,郑庄公一继位就将其封到京城。太叔段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让郑国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区,听从自己的命令,然后又违制扩军备战。于是郑庄公害怕其造反,于是先下手为强,讨伐太叔段。太叔段战败逃到卫国共地,故称共叔段。

    《大叔于田》君仁厚,士忠勇,显然描写的不是准备造反的太叔段。

    是不是分封之前的公子段呢?有可能。郑庄公一继位就分封亲弟弟,分封之前郑庄公还没有继位,只能称其为公子段。指挥冬狩的应该是郑庄公的父亲了。公子段有一点抢世子哥哥的戏了。

    著名勇士也是有可能的。而且不存在抢世子哥哥戏的问题。

    普通猎户是民国后受西方影响追求平等学者的杜撰。普通猎户不可能引发万人空巷崇拜。

    我倾向于戏曲人物。

    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

    射,分五级: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分五级: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大叔于田》中的叔的射、御技术都是顶级的,同时礼仪也是无可挑剔的。一个人射、御技术都是顶级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在冬狩时射、御同时干更不太可能。戏曲人物一场戏六艺都展示都没有问题。而三段式反复吟唱,正是春秋时期戏曲的特点。

    《诗》被捧上圣坛,成为《诗经》以后,历朝历代,文人都蹭热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曲解《诗经》。

    例如:《毛诗序》:“《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四)

    唐·孔颖达:“此皆悦叔之辞。时人言叔之往田猎也,里巷之内全似无复居人。岂可实无居人乎有居人矣,但不如叔也,信美好而且有仁德。国人注心于叔,悦之若此,而公不知禁,故刺之。”(《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四)

    告诫君王不要因为亲情而养虎为患。

    宋·朱熹:“言叔出而田则所居之巷若无居人矣。非实无居人也,虽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是以若无人耳。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辞也。”(《诗集传》卷三)。

    这都万恶yin为首!朱熹真是防贼防盗防师兄的祖师爷!”熊老师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