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求订阅) (第2/3页)
,望着前面肃穆的望祀祭坛,眼中充满了不屑。 其中一头戴高冠的男子,嗤笑道:“大秦的气数尽了。” “始皇又如何?妄想通过一次祭祀,就赢回楚地民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始皇终究还是怕了。” 一旁的许猗压低声音道:“鲁兄,慎言。” 鲁仲连不屑道:“心中有不平事,不说不快,而且四周皆熟识之人,有什么好顾忌的?” “而且我可有说错。” 许猗苦笑一声,却是没有接话。 鲁仲连是当年齐国有名的学者,秦一统天下后,设立博士学宫,也对其进行过邀请,只是鲁仲连坚决不就,甚至直接退隐了山林,以坚定表示自己的不仕秦之心,因而也是在六国贵族间颇有声望。 见状。 鲁仲连眼中露出一抹得意。 他冷笑道:“始皇老了。” “过去的始皇何其霸道,何曾将三皇五帝放在眼里?大秦立国伊始,便自取‘皇帝’,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更是没少在各地石刻上贬损‘五帝’,当年洞庭湖的湘山,更是被下令‘赭其山’。” “但现在呢?” “还不是要乖乖的来祭祀。” “当年燕人卢生说得到‘亡秦者胡也’的图书,始皇就立即命令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套地,读书人‘为言以乱黔首’,他便焚书坑儒,过去的始皇是何等独断专行,凡是胆敢冒犯他的人、鬼、神,一律重拳出击,绝不手软。” “但这一年来,始皇变得软弱了。” “而且” 鲁仲连呵笑一声,冷漠道:“前几个月,天下有个传闻,我认为不像是空xue来风,是秦使者在路过华阴时,有人持着玉璧拦住使者说‘请将此璧赠与池君’又说‘明年祖龙死’。” “而那块玉璧正好是始皇八年前遗失在湘江的那块。” “所以才有了这次的祭祀。” 听着鲁仲连的内幕消息,四周的贵族若有所思。 许猗惊疑道:“按鲁兄之言,始皇这次祭祀是为忏悔?” 鲁仲连点头道:“正是如此。” “秦政无道,所以八年前有了‘洞庭之怒’,这本是舜帝对始皇的警告,但嬴政却不以为然,还对舜帝进行了一番羞辱,这定然是损德亏理的,所以就有了后面的玉璧遗失,这次玉璧重现,还带有相应的谶语,这便是舜帝的在天之灵向他显灵示警,行将报应。” “嬴政又岂能不慌?” “因此,嬴政才不得不对舜帝进行祭祀忏悔,以求宽恕。” 许猗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怪不得这次始皇巡行有祭拜舜帝的情况。” “只是舜帝不是病病逝于九嶷山吗?为何要在云梦北岸祭祀?” 鲁仲连轻笑一声,颇为自得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祭祀最好的地点的确是九嶷山,但嬴政过去是何等轻蔑三皇五帝,若是亲去九嶷山祭祀,岂不是有损皇帝尊严?所以祭祀地点的选择就尤为关键了。” “既要表达对‘洞庭大怒’的真诚忏悔,还要护住皇帝的尊严不能丧失,这个地点其实很不好选择。” “不过秦廷是有能人的。” “他们知道如果离洞庭湖太远,则难以得到舜帝的宽恕,也不能体现对舜帝的诚意,太近又有损皇帝尊严,所以云梦就成了遥祭舜帝的最佳地方了,因为云梦虽不是洞庭,但离洞庭不远,是一个可以把‘表诚意’和‘保颜面’兼顾起来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做到两全其美的地方。” “所以这次祭祀才定在了云梦。” “这次之所以准许郡县官吏跟附近民众往观,同样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求得舜帝宽恕。” 听着鲁仲连的解说,众人也是恍然大悟。 不由对鲁仲连赞叹连连。 鲁仲连淡淡的笑了笑,一副云淡风轻模样,仿佛这番见解对他而言很寻常。 但眼中实则难掩得意。 听着四周众人对鲁仲连的恭维,一旁的一个中年人眉头微皱,他并不认为鲁仲连的解释是对的,而且只感觉很是荒唐,若是始皇真这么容易服软认错,他们又岂会畏嬴政如虎?根本不敢做太多动作? 终究只是书生之见。 蒯彻眉头紧皱,死死的盯着前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