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求订阅) (第2/3页)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威生惠,惠生于力。” “在如此重刑之下,大秦真正践行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真正做到了律法之下,一律平等,如此才彻底确立律法之威信,继而商鞅的变法才得以彻底推行,并贯彻下去。” “而这都需要朝廷极强的执行力。” “所以其中困难可想而知。” “非是将一些朝臣驱离出朝堂,便能让天下如臂使指,一份令书,便让天下莫不敢不服,大秦想完成后续的更法,首要的其实是立信,让天下人相信大秦一统天下后,在朝廷的治理下,天下会越来越好,也真的会变得太平。” “而非只是从一个王上,换成了另一个皇帝。” “大秦眼下想立信,其实难度很大,黔首未集附,加之旧贵族乱法,以及士人的暗中使坏,而且朝堂之上迂政官员盘踞,再好的政令推行下去,恐也难以见到成效,反倒会为地方所利用,变成盘剥压迫的工具。” “也只会得不偿失。” “大秦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你若真想日后更法,便必须要沉得住气,慢慢耕耘,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如此才有实现的可能,也才能真正的做到,让大秦变成真正的天命所归。” 嵇恒转过身,目光看向扶苏,凝声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真有这般胆魄?” 扶苏身形微微一颤,站定的脚步也有些摇晃。 自己真有如此胆魄? 扶苏自问。 嵇恒并未讲如何更法,只是讲了更法的难度,不仅要对臣子多番考察,还要对天下局势有敏锐判断,更要有敢为人先,毅然面对天下千万人反对的魄力,这非是一件轻易能做出的决定。 扶苏也生出了胆怯跟迟疑。 嵇恒打开扶苏送来的竹篮,将里面的酒取出,随性的坐在躺椅上,仰面品尝起了美酒。 他没有去打量扶苏。 这是扶苏作为储君,该做出的选择。 也是必须要做的。 而且这并非是扶苏能选的,而是始皇让扶苏去选的,当扶苏说出‘更法’二字时,嵇恒便清楚,始皇再度调转了方向,只是始皇的时间并不够,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盘整天下,最终这个重任只能落到扶苏头上。 这是始皇对扶苏的问话。 同时也是始皇有意让自己知晓的。 因为扶苏的选择,也决定着嵇恒今后的方向。 良久。 扶苏看向嵇恒,问道:“先生认为扶苏当如何选?” 嵇恒笑着摇摇头,道:“我只是一个看客,又岂能去做堂前客?这是始皇让你做的选择,我做何选择并无意义。” 扶苏默然着点头。 他现在的心绪很乱,一方面他很想这么豪情一番,说出虽千万人吾往矣,但他自知自己的性格,并无那般刚毅,若是自己日后并未做到,恐反会置大秦于险地,而这非是他想见到的。 最终。 扶苏陷入到长久的纠结。 他的脸色变了又变,一会咬紧着牙关,仿佛下足了勇气,一会又如皮球泄气,眼中满是颓然和沮丧,两种情绪不断地反复,让扶苏整个人都陷入的到迷惘了,他实在做不出选择。 他也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这般强烈的质疑。 沉吟片刻,扶苏还是看向了嵇恒,他一拱手道:“扶苏想请先生评判一下天下大势,开我茅塞。” 嵇恒搁下手中酒壶,目光深邃,悠然道:“若说天下大势,我只一句,战国之世方休,天下正处于转折之期。” “何谓转折?先生教我。”扶苏心中微动。 嵇恒只是笑而不语。 扶苏蹙眉。 他苦笑道:“先生之言,犹如无言。” “我之选择,同样可上可下,就如这转折一般,可向上,也可向下,向上便是更法,向下便是等后人去做,只是扶苏目光短浅,实在不敢奢望的太远,但又知自己才能浅薄,担心难担大任,心中实在惶恐难安。” 扶苏轻叹一声。 见状。 嵇恒迟疑了一下,道:“天下转折之期,其实当年尉缭子做出过评判,你可依循尉缭子之见。” 闻言。 扶苏一愣。 随即他默然坐下。 在脑海思索起尉缭子当年的话。 当年尉缭子入秦后,也跟今日嵇恒般,说出了一样的话。 天下大势,正在转折之期。 只是尉缭子是兵家名士,更注重于兵道,并不长于政事,按理当没有太多意义,然嵇恒既如此提醒,定有其深意。 扶苏右手抚须,眼神有些游离。 他记得自己在借阅书籍时,曾见过尉缭跟始皇的谈话。 这是史官记下的。 当时始皇求问天下大势。 尉缭的回答是 “三晋分立,天下始入战国。” 当想到‘战国’二字时,扶苏眼中露出一抹异色。 “战国之世,大势已有三转折矣。” “第一转,魏国率先变法,而成超强大国主宰线下,此后列国纷纷效仿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