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求订阅) (第3/3页)
国,大开变法思潮,天下遂正式进入到大争之世。”
“第二转,秦国变法深彻,一朝崛起,大出山东争雄天下,并带起又一波变法强国潮流,其间天下合纵连横风起云涌,天下激荡,只是各国皆有机遇,难分伯仲,也难以辨清轴心。” “第三转,赵国胡服骑射引领变法,崛起为山东超强,天下遂入秦赵两强争雄,其间几经碰撞,最终于长平一役分出胜负,赵国与山东诸侯自此一蹶不振,遂有所波澜,但秦一家独大已是天下共识。” “此后,秦国历经昭襄王暮政,与孝文王,庄襄王两代低估,前面三十余年纷纭小战,天下也始终无巨大波澜,然则,日久沉寂之下,天下已注定将面临再次转折。” “而那次的转折便是秦一统天下。” “始皇问,意蕴何在?” “尉缭子答:‘人心思定,天下‘一’心渐成!’” “始皇问,有何凭据?” “尉缭子答:天下变法潮流终结,列国争雄之心衰减,唯秦历经数十年未见衰减。” “天下将一,非秦莫属。” 正是这一次四转论说,让大秦第一次明晰的廓清了天下演变大势,也将一统华夏的潮流明白无误的揭示出来,让嬴政君臣原本暗自谋划的大业瞬间豁然明朗,自此君臣同心,只待开步。 也是从这次会谈后,始皇对尉缭施以了最高礼遇。 许布衣之士于庙堂直陈。 一念至此。 扶苏迟疑的看向嵇恒,这难道是先生之心思? 随即,扶苏就摇摇头。 若是嵇恒真有出仕之心,根本不用这么拐弯抹角,这也不是嵇恒之风格,想来还有其他深意。 扶苏继续沉思着。 “那次的对话,着重在于廓清天下大势,着重在于论述天下之转折。” “转折?!”扶苏目光一定。 “当时天下的转折在于天下定于一。” “而战国之世已休,天下若再陷入转折,便只能在更法。” “秦历经天下三次转折而不弱,最终得以一天下,若是这次转折不能正确抉择,恐会重蹈昔日魏、赵之覆辙,天下又将再度陷入分列,至于这更法的转折,则将由能完成的人完成。” “这也契合先生狱中所说。” “周秦间为天地千古一大变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国其君,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 “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有篡弑相仍,祸乱不已。” “再并为七国,益务战争,肝脑涂地,其实不得不变。” “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非一时难剧变,于是先从下者起” “大秦的体制是自上而下,一旦自下而上,那便意味着大秦会被尽数摧毁,大秦创立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不复.存在。” 扶苏满心骇然。 “这场周秦间的千古一大变局,其实是从大秦立国开始的,而这场变局实则就是这次的‘更法’,秦终究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同样也当为世间创立一个新的政治体制,一旦大秦没有建立起来,便会为世间抛弃,以天下民众对秦之积怨之怒怼,一旦大秦覆灭,恐会彻底为天下唾弃,到那时,大秦也将在世间彻底消失,甚至是淡忘.及遗忘。” 扶苏面色发白。 他实在不敢去想那副场景。 但从嵇恒的话里话外,他已能听出一些端倪。 扶苏冷汗涔涔,紧张的擦了擦额头冷汗,眼中充斥着担忧跟惊惧。 他彻底坚定了选择。 扶苏神色坚毅道:“扶苏愿孤身更法。” “虽千万人吾往矣!” “请先生成全。” 嵇恒淡淡的看着扶苏,平静道:“更法是一个漫长且持久的事,极度考验耐心跟毅力。” “若是因一时改观,便踽踽不前,就会落到韩国地步;若是因此荒废武功,心存侥幸,便会沦为齐;士人得不到上升空间,就会沦为魏;对朝堂的势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便会沦为楚;不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便会导致兵变生乱,沦为赵;若是更法有所成效之后,固守祖先之法,不能长期的保持与时俱进,就会沦为燕之后尘。” “其中艰难,你当真清楚?” 扶苏咬牙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扶苏既知晓了六国之痼疾,又岂敢再生出侥幸?” “扶苏愿为天下更法舍弃自身。” 闻言。 嵇恒微微动容,他轻叹一声,道:“自古以来,更法都难过变法。” “守江山也远比打江山要难,对君主的要求也更高,需得君主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 “你既做好了决定,我嵇恒又岂能拒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或许便是帝王头上皇冠的重量吧。” 扶苏默然离席,生平第一次庄重的弯下了腰身:“扶苏拜谢先生。” 天色早已昏黑。 凉爽的夜风飘荡在咸阳。 在过了不知多久后,扶苏走出了嵇恒住所,与来时已是判若两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