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灵岩古庄园,藏在深山里的文化明珠游廿玖间里侧记 (第1/2页)
灵岩古庄园建筑群,在茜溪悠谷腹地,座落于浦江县西部山区虞宅乡新光村茜溪南岸新屋里,由茜溪朱氏二十三世孙朱可宾于乾隆三年(1738)在应家畈相阴阳择吉营建。古庄园规模宏大,占地一万五千余平方米,有着江南“乔家大院”的美誉,以灵岩公故居为中心,东北为启明居,正东为润德堂,东南为敦睦堂、儒丰居、灵岩书院、佣人房、碾房、务书堂,正南为读书房、练功房,西为诒穀堂、礼仪房、光裕堂,西南为三会房、钱库房、敦厚堂、骏马房,西北为明哲园、桂芳轩,正北则是菜园,而清澈地茜溪在北边绕整座庄园自西向东缓缓流淌。这座古庄园,集杭派与徽派建筑工艺,同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一处藏在深山里的文化明珠! 然而,古庄园里的个别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有所倒塌;所幸,恰逢盛世又予以开发修复;现今,古庄园的原貌已基本恢复。现存16幢160余间古建筑,具有杭派与徽派的建筑特色,堪为古建筑博物园。 来这里度过假的人们,一定会感到山村的宁静祥和。当袅袅炊烟起时,犹如一幅清幽的山居画卷。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是恬淡。 6月19日下午,灰蒙蒙地天空下着绵绵细雨,我与冰玥乘坐宝马香车,自潘宅出发,沿着义浦公路尽览南山风光,北折与浦兰公路交汇,向西行进,在去往兰溪、桐庐的三岔口,北驶向毛亚路,汇进二一〇省道,往西部深山而来。途经镇龙殿、兴隆桥、浦江中学、赤山殿、杭口岭隧道等,沿途风物在车窗外如微电影一般,转瞬即逝,而雨迷村景,历历在目。 滴滴司机将我们送达“廿玖间里”东端村口,我携侣一同下车,各撑一把天堂伞,便在雨中漫步。 我陪着她沿茜溪边青石路而走,绿树成荫,花木芳菲,实在是赏心悦目。溪东是民宿聚集区,溪隐山房,枕水而築,与青山相辅相成,是杭沪游人休闲度假的好住处。住在这民宿中,远眺古庄园,乡村风光无不尽收,而我们的时间仓促,自是无福消受了。 入夏时节,大山里的山涧溪水,素来是清澈见底的。放晴时,茜溪里的鹅卵石泛着波光,又有游鱼浅翔,看着纯净的水底世界,往往让人心境澄明。羁旅游客,在身感酷热难当时,走下溪边石阶上,蹲下身子用手掬一抔清水洗一把脸,那叫一个透心凉。可是,今逢梅雨季节,茜溪没有往常的清澈,反而如黄河水一般,波涛滚滚。不过,在溪上座座小桥,让此处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 来到“廿玖间里”的景区宣传栏,一张示意图将涵盖6.38平方公里的茜溪悠谷概况,简明扼要的展现,而东侧的“乡村红磨坊”上写着“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表明了该景区的开发是振兴乡村经济的民生项目,这正是她所感兴趣的地方。 在嵌有“厚德灵岩”四个金字石额的文化墙下,透过的圆形拱门,便能望见“溪隐山房餐厅”后面的雾笼青山,要是在这时,深入山谷中,那才叫“云生不知处,只在此山中。”那青山在雨中显得烟云缭绕,若隐若现,如站在纱帘后的美人,甚是妖娆。 见过江南烟雨叠翠的人,总是会爱上南国雨露的。江南的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她的婀娜与柔美。山川如是,一砖一瓦亦如是。 沿着青石路走到“廿玖间里”,即润德堂所在,俗称“廿九间头”,顾名思义,有房屋二十九间,故称“廿玖间里”,也是灵岩古庄园的组成部分。 “廿玖间里”的布局呈东西向中轴对称,但正门不在东边,也不在西边,而是在北侧厢房的东端,面对茜溪,朝北而开,风水上朝曲水玉带有旺丁财之气象,地理上便于出入通桐庐、建德、浦阳古道,自然也利于采光,极具古人营造智慧,更有向北朝君之意,整体建筑格局具有徽派建造工艺特色。正门的门楣上额着阳雕回形大篆石匾,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却很少人能看得懂,好像在提醒来这游玩的大学生们:“别以为自己很有学问,有本事请到这儿来,廿玖间里润德堂要考考你!”事后,我经过查阅篆书字典,却没有相同字体,大概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石雕艺术字,疑似“北极呈祥”。 那门墙上的“品”字形滴水檐,好似一品官帽,端端正正,蔚为大观。当步入门槛,迎面是一株人造许愿树,挂着无数许愿卡,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穿过仪门,便看到天井处的乡村露天音乐点歌台,有人在唱着“再别康桥”。这里南北厢房均辟为无人店铺,有浦江土特产、水晶工艺品、书画艺术品、棉麻布衣、布鞋、酥饼、米糖以及梨膏糖等一系列文创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当在北厢廊往西走到第四间厢房处,我不禁想起了早年每逢正月初八来此拜年的情形,那时候在连珍姑姑家与表哥、表嫂、表姐、表侄子、表侄女以及表外甥、表外甥女们齐聚一堂,和乐融融。现在,比我年长的小辈们已各奔前程,或位列庙堂,或叱咤商海,此间早已物是人非,可昔日情状历历在目。这里,承载着很多故事,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