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 三十六章 垂老别 (第1/3页)
乱世七书之却月_乱世七书之却月全文免费阅读_下卷三十六章垂老别ps:将门有烈母 下卷三十六章 刘裕看着朱龄石喝完第三杯酒,心事重重地叹了口气。朱龄石放下杯子,看着刘裕鬓间越来越多的白头发,再看他杯中的酒没怎么动,不得不相信刘裕这样叱咤风云的人也会垂垂老去。 “宋公为什么事叹息呢?” 这一问引出另一声叹息。 长安方面前几天送来的奏报,让刘裕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原本以为刘义真纵然不成熟,也不至于完全失去章法,孰料才坐镇一年,已经把府中军中搞得乌烟瘴气,一点点蚀掉了乃父金戈铁马打来的那点本钱。大夏固然不可与争锋,但也并非纯然不能周旋,现在这样全军龟缩在长安城内,粮草坐吃山空,军心日渐萎缩,正好给对方以围困全歼的最好便利。以前听刘穆之讲三国典故,说曹cao笑话刘表的儿子都是“豚犬”,现在看来,自己这个儿子也比猪崽子狗崽子强不到哪去。 奏报最后,刘义真声称自己可以坚守到开河,希望父亲届时能如同北伐进军时那样,派出大队水师,满载军队和粮秣,溯河而上,里外夹击匈奴人。 刘裕只能苦笑。这儿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以为军队像是雨后的蘑菇,随便伸伸手就能摘一筐!要说军队不是没有,但现在十个指头按虱子,哪一根都动不了,而其中利害玄机,又不能对长安方面明说。做父亲的即将在江东做一件大事,必须把所有心腹良将、信臣精卒都聚拢在身边,以随时应对不测之变。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中那边独当一面,即便不能开疆拓土,也要守住家业,不要给这边添乱,不要让这边分神。可是!这个败家子!他连这点都做不到! 杀王修尤其让他骇然。把王修的密信转给刘义真。本意是让后者好好照照镜子,看看人家眼里他都堕落成什么样子了。信使走后,他曾经后悔过,生恐刘义真想歪了,会对王修有不利之举。后来觉得刘义真毕竟还是个单纯的孩子,不会有那么深的心机。纵然恨王修,也不至于对他有过分的举动。再说了,谁都知道王修是他刘裕亲自任命的刺史府长史,是他多年欣赏、栽培、重用的人,留在关中就是辅佐儿子的。要想动他,不能不看这个宋公的脸色。谁料竟然就杀了!还在奏报里找了个语焉不详的谋反罪名。笑话!一介书生,七尺微命,围在一群武将中,脑袋被驴踢了才会谋反! 恨不得生出长长一只手,把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从关中直接拎到江东,按在胡床上狠狠地揍一顿屁股。 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毕竟才是个13岁的孩子,就算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良久。浑身上下就算都是铁来,又能打出多少权谋的钉子呢?如果关中形势就这样糜烂下去,这个亲骨rou十有**就折在那里了。 不由得心头一寒。 方今之计。唯有派人接替刘义真,这样一则把他救出险境,二则尽力扭转局势。 派谁去呢? 今天的关中,已经被北府老将们视为不祥之地,越是有本事的越遭逢厄运。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相继横死,孤军困在长安城内。就算是有补天的功夫,也很难在这种态势下有所作为。能自保就算是很有道行了。而刘裕的江东棋盘上,目下也很难挪动哪个棋子。檀道济、沈林子这样的一流战将。都统领重兵,卡着要害州郡和江淮要塞,不到了刘裕完成既定计划的时候,挪挪脚都不行! 辗转几宿,想起来一个人。 朱龄石。 朱龄石胆大心细,文武兼备,有方面之才,在军中很受拥戴。此时的官职,是刘裕身边的相国右司马,位高权重,职衔高于关中诸将,和刘义真平级,有威望节制三军。更关键的是他和傅弘之、毛修之都能搞好关系。傅弘之从军之初,曾经犯下死罪,是朱龄石爱才,费了好大气力向桓谦求情,才从刀头下捞起来的。傅弘之还曾经做过朱龄之弟弟朱超石的副将,跟两块石头私交都很深。至于毛修之,他一向感激朱龄石替他报了家仇,跟后者是铁杆兄弟,毛修之的夫人还是朱龄石最小的一个姑姑。 总而言之,朱龄石去长安无人掣肘,说话算话。 不过酒过三巡之前,这层意思一直没有对朱龄石说破,此时见他问,微微一笑: “石头啊,你今年多大啦?” 朱龄石本以为刘裕要问什么军国大计,不料一张嘴竟是问年齿,恍惚间没有说上来,刘裕大笑: ”还有不知道自己几岁的人吗?“ 朱龄石笑着说宋公见笑,末将今年三十九岁了。 刘裕捋着胡子微微点头: ”正当壮年,做事的好年头啊!这就是说,当初我力排众议,把你从西阳太守直接提拔成益州刺史时,你刚好三十六岁,碰上本命年啊。“ 这是朱龄石没齿难忘的恩德。六年前刘裕还是太尉,正在密谋伐蜀,从西南方向威胁姚秦。他需要一个既能打又善于统御将吏的远征军统帅,挑来选去看中了朱龄石。左右都反对,因为一个三十六岁的太守,不惟年龄偏轻,资历也难以服众。但刘裕的决心无人可以动摇,遂使朱龄石成为北府兵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主帅,带着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宿将,舟师大进,直取成都,从此成为刘裕身边经天纬地的股肱大将。 现在刘裕旧事重提,朱龄石马上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