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校注_第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节 (第3/3页)

漫,乱极长远声也。”

    〔九〕文选成公子安啸赋注引新论琴道:“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堙灭而不闻。”

    〔一0〕“人”,拾补云:“初学记发。”器案:御览、天中记亦作“发”。

    〔一一〕御览五七九引大周正乐曰:“琴所以脩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君子所以常御不离于身,非若钟鼓陈于宗庙,列于悬也。以其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也。”即本风俗通为说。

    〔一二〕文选长门赋注引七略:“雅琴,琴之言禁也,雅之言正也,君子守正以自禁也。”通典一四四、御览五七七引扬雄琴清英:“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yin嬖,去邪欲,反其真者也。”说文:“

    琴,禁也。”白虎通礼乐篇:“琴者,禁也,所以禁止yin邪,正人心也。”玉篇十六引桓谭新论:“琴,神农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广雅释诂:“琴者,禁也。”乐府诗集五七琴曲歌辞:“琴者,先王所以脩身理性,禁邪防yin者也。是故君子无故不去其身。唐书乐志曰: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yin心也。”

    〔一三〕后汉书曹褒传注引刘向别录:“君子因雅琴之适,故从容以致思焉。”

    〔一四〕“杼”,郎本、程本作“舒”。拾补曰:“抒同,程本舒,是后人所改。”

    〔一五〕群书通要丁二引作“凡琴曲和乐而作,名之曰曲”,误。

    〔一六〕“不”,拾补云:“下脱一字。”识语云:“不因上三不字而长,好礼乐道,本论语富而好礼,贫而乐道,无庸字。”

    〔一七〕御览七五九引大周正乐:“凡琴曲和乐而作,命之曰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从不敢自安也。”即本此文。文选琴赋注、七发注引新论琴道:“尧畅远则兼善天下,无不畅通,故谓之畅。”又引七略:“雅畅第十七。”乐府诗集五七引琴论:“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

    〔一八〕史记宋微子世家集解引“遇”作“道”,别录亦作“道”。

    〔一九〕史记宋世家集解“失”作“改”。曾慥类说三六引作“凡琴曲和乐而作者谓之畅,因忧而作者谓之cao,今通呼曰cao,非也”。后汉书曹褒传注引别录:“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cao,言遇灾害,不失其cao也。”御览引大周正乐:“忧愁而作,命之曰cao。cao者,言困阨危迫,犹不失其cao也。”即本此文。文选芜城赋注、长门赋注、舞赋注引新论琴道篇:“琴有伯夷之cao,夫遭遇异时,穷则独善其身,故谓之cao。”乐府诗集五七引琴论:“忧愁而作,命之曰cao,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cao也。”

    〔二0〕徐本“顷”误“顶”。

    〔二一〕事又见列子汤问篇、吕氏春秋本味篇、韩诗外传九、说苑尊贤篇,御览十引傅子:“昔者,伯牙子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止于岩下,援琴而鼓之,为淋雨之音,更造崩山之曲,每奏,钟期辄穷其趣,曰:善哉,子之听也。”当即一事而异辞耳。

    〔二二〕御览五七七引此下尚有“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二十一字,当据补。乐府诗集五七引“七弦”下无“者”字。初学记十六、御览五七七、乐府诗集五七引琴cao:“伏羲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六日,广六寸,象**,文上曰池,池者,水也,言其平。下曰滨御览“宕”,滨者,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象五行,御览“五弦官也”大弦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臣也,清廉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御览无武王以合君臣之恩。”初学记、乐府诗集同卷又引释智匠乐录:“文王加一,武王加一,今称二弦为文武弦。”御览五七九引琴书:“琴长三尺六寸,法之数;上圆而敛,象天也;下方相平,法地也;十三徽配十二律,余一象闰也;本五弦,宫、商、角、征、羽也,加二弦,文武也。至后汉蔡邕又加二弦,象九星,在人法九窍,其象有异,传于代四,所象凤首翅足尾。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临乐承露用枣,唇用梓,未达先贤深意也。”

    空侯〔一〕

    谨按:汉书〔二〕:“孝武皇帝赛〔三〕南越,祷祠太一〔四〕后土,始用乐人侯调,依琴作坎坎之乐〔五〕,言其坎坎应节奏也,〔六〕侯以姓冠章耳。〔七〕”或说:空侯取其空中〔八〕。琴瑟皆空,何独坎侯耶斯论是也。诗云:“坎坎鼓我。〔九〕”是其文也〔一0〕。

    〔一〕原注:“又坎侯。”案书钞一一0引作“箜篌”,初学记十六、类聚四四、古今韵会举要一、纲目集览四三引作“箜篌一名坎侯”,白帖十八引作“箜篌一名坎篌”,谢氏诗源引作“箜侯曰坎侯”。凡将篇:“钟磬竽笙筑坎侯。”

    〔二〕见郊祀志上。

    〔三〕“赛”,汉书作“塞”,史记封禅书、补武纪亦作“塞”。器案:塞借赛字,封禅书:“冬塞祷祠。”索隐:“塞,先代反,与赛同,今报神福也。”郊祀志同,师古曰:“塞谓报其所祈也。音先代反。”后汉书曹节传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用。”说文新附字:“赛,报也。”管子小问篇:“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则其来尚矣。

    〔四〕大德本、汪本、徐本“太一”作“太乙”,初学记、书钞、白帖引作“太一”,类聚作“太山太一”,案史、汉俱作“太一”,无“太山”。

    〔五〕拾补校作“依琴作坎侯”,识语云:“前文始用乐人侯调,后文侯以姓冠章,此当去侯,或侯下坎。”案白帖作“依琴作坎”,事物纪原二引作“依琴作坎侯”。

    〔六〕初学记、书钞、类聚、白帖引俱无“奏”字。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