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邦剩馥_第四十九章 协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协定 (第1/2页)

    时光流似箭,日月转如梭。

    天佑在林公馆住了半个多月,经过治疗,身体已痊愈。

    算算时间,已是农历八月。此刻的潮汕,已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地处热带的马六甲,依旧是艳阳高照,春意盎然。

    半个月了,他躺在床上静养,内心却是一直思潮澎湃,头脑里在激烈斗争着。当日志源的一席话,针砭时弊,入情入理,犹如黄钟大吕,让人醍醐灌顶。第一次真正接触革命思想,他虽未完全赞同,却也深受震动和鼓舞。以前,他一直认为革命党人士在“造反”、“捣乱”,回想几年来的遭遇,现在他意识到,也许革命党人才是为国为民在奋斗牺牲。

    突然间,一阵悠远而苍茫的古琴声打断了他的思维。

    天佑心中纳闷,起身下床,循声寻觅。

    穿过回廊,走出后门,第一次来到林公馆的后花园。

    天佑顿觉眼前一亮,满目尽是姹紫嫣红。青褐色却坚挺的桃枝,嫣红欲滴的桃花,嫩翠的叶芽清晰可辩,好一幅春日桃林的秀丽景致。再加上假山嶙峋,流水淙淙,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故乡。

    琴声起自湖中的凉亭,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花园内的每一处空间。这琴声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天佑在不远处听得入了神。

    一曲终了,琴音依旧绕梁。凉亭里传出熟悉的声音,“让天佑兄弟见笑了。”

    天佑应声走近凉亭。一直背对着天佑的阿柴和天美起身打招呼。

    “一直以为志源兄弟是革命志士、成功商人,原来也是一个风雅的人。”

    “思念家乡,权借琴音,聊以自慰罢了。这些时日,你休息得好?”

    “多亏大家的关心照顾,伤已经基本痊愈了。刚才无意间听到琴音,好奇心使然,循声而来,没想到林公馆里,还有这么一片桃源天地。”

    “多年逃难在外,难有归期。于是仿照家乡潮汕的园林景观,特意建造的了这个小院子。闲暇时候,就在这里抚琴,和大家一起抒发思乡之情。”

    “原来是这样。难怪一进这园子,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琴声也很独特。”

    “天佑兄弟你也熟悉古琴?”

    天佑淡然一笑,“这些高雅的音乐,我真是不懂。乡下逢年过节,游神赛会,都是演奏潮汕大锣鼓,热闹得很。像这种古琴弹奏,很少听到。”

    “今人多爱鼓乐喧天,弹琴的着实少了许多。因琴看似秀美,实则外柔内刚,其声乃天地万物之音,而非世俗之乐。用以娱人,仿佛不够热闹;用以自娱,心中平添寂寥。就像革命者,他们只盼国称共和民做主,中华大地放光芒。他们传播的是天地间的正义与大道,但世俗民众不理解的话,会认为他们是在造反,在捣乱破坏。”

    天佑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但纵然是曲高和寡,清冷孤高,古琴也绝不屈就而媚俗,依旧大音希声,标志其独有的气质和格调。同样,无论前行的路如何艰难险阻,革命者依旧为理想和信念孤独地前行。他们就如那高天孤月一般,虽如冰如霜,却又独自照彻漫漫长夜,等待着迷茫的东方那一片微弱甚至虚幻的曙光。”

    “志源君果然见多识广,以古琴比喻人生与社会,让人茅塞顿开。这些天,我一边在养伤,一边在反思你那天的一席话。确实,这回国仇家恨,根源就在于朝廷腐朽,吏治败坏。我是一个水客,只读过几年书,身无长物,但我愿意为革命事业做一点事。”

    “太好了!”志源激动地站起来,握住天佑的手,“革命事业就需要你这样的热心人。只要大家一条心,齐努力,就一定能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

    “只要力所能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