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_33春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春种 (第2/2页)

是管理得好和纺线的收益差不多,所以这些事情基本是老弱妇孺接下来了。由于每个棚子的顶部是由竹篾和防雨的油布做的揭盖,有太阳的时候可以把屋顶掀开,夜里还可以拿炭炉升温,所以在大地还只是松柏翠竹的绿色时,这些棚子里最先养出来的小青菜就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新鲜的小青菜和菠菜是大户人家愿意大钱买的,可这样本地的大户消费有限,加上宣城的酒肆和大户才勉强达到每天一百斤。郁小闲不想把价钱卖低了,这时候家里的商队就出发了,车厢里带着几筐子新鲜的青菜,凌晨三点就上路狂奔往芜湖去,中间在布的点换上车再跑,沿途换四次车,一直跑到下午四点,新鲜的绿叶菜就送到了芜湖的徐老爹处。雅苑和一些大户人家在这时候就能拿到新鲜的菜了,晚上的吃用没问题,就算放到明天早上菜也是新鲜的。

    这些菜在本地是以六十文一斤卖出去的,比一斤猪rou还贵四成,到了芜湖,有钱人的别院多,卖一百文一斤还是有人吃,循环卖下去,郁小闲那边每天要发出去一百五十斤,这几乎是所有棚子最大产量了。这样新鲜的菜,除了品相不好的被自己的酒肆消化了,郁小闲也没拿多少给自家食用。这些菜就是这时候能卖出高价,等到了十几天之后,就要慢慢掉价,一直到了夏天,一文钱能买一堆。

    菜送到之后,家里的车队又带着粮食回程,一斤稻米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二十八文钱,郁小闲要求王顺子等人,但凡有流水的银钱,就全部变成粮食,哪怕是皮糠都要多存一些才好。一旦今年的夏粮绝收的厉害,四十文买一斤粮食的日子也就在两个月之后。

    除了这些提前种植的绿叶菜,那些果木也长得很茁壮,那些将被变成美丽的果木盆景在夏季中期就可以换了盆子卖到芜湖扬州的有钱人手中。至于那些新鲜的草药是一些便宜的杀菌草药,用于饲养鸡猪,若是能吃到新鲜的rou食,能剩下不少粮食。富人吃rou,穷人喝骨头汤,吃鸡架子也是对身体很有益处。郁小闲建造这些棚子的目的就是如此。

    承包了田地的人,都被郁小闲叫来指点了一番,他们不但把水渠修好了,还根据每块田的大小做了防雨的支架,还为每个干活的人都准备了一种叫雨衣的东西,那种叫雨鞋的鞋子穿起来很笨重,可郁小闲说了,要是不穿将来老了会得筋骨病,那些汉子嘴里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心里却都是暖洋洋的。

    郁小闲是个啰嗦的当家人,为了避免在天灾上损失人口,她还特意跟各处的管事上了一堂防雷防洪水的安全教育课,让大家带着底下人小心防范被雷击,确保人和牲口的安全。就是雨天的防洪防泥石流的日常检查和撤离也都要求各位管事带人演练至少三次,确保每个人都懂,这些都是要choucha的,不合格的就扣工分。这些都是保命的措施,不下力气抓好,到了天灾来临,损失的不仅是财产,最可怕是留下一家大小没有照看。

    山里的山民在这个时节都喜欢窝在家里睡觉,省些力气也省些口粮,可今年郁小闲却给了他们种竹子,种树的活计。刚忙完,眼看着就要开始雨季了,郁小闲有出了新的活计让这些人赚粮食。新的工作很简单,去多收拾一些朽木来,堆在一处空地上。竹山上的一些家奴准备了几个棚子,棚子里放上架子,上面有一些竹片子堆着发酵的牛粪,还有不少人拿了木屑子,竹子的碎末,还有绞碎的稻草什么的放进一种石槽里,使劲压紧,等成型之后再倒出来,在用稀疏的纱布包扎定型搁在一边。

    很多人看见这个都觉得稀奇,柳家的干脆打听起来,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郁小闲说到:“这些是种蘑菇用的,我没有试过,这次只想试一试。”

    柳家的一听就来了兴趣,她说到:“拿烂木头靠在有木耳的枯树上能长出木耳来,我是知道的,可这种养蘑菇的方法还真是稀奇。”

    郁小闲说到:“柳家嫂子觉得稀奇就好好看,也许我这种方法就能在家门口收获最大最好的蘑菇。不过万一没成,你也不能笑话我。人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成不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