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_38春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8春计 (第1/2页)

    说到调教金贤福,郁小闲还真是动了念头,却没有计划,这件事在一觉醒来之后,就不算一件要紧的事情了。要紧的事情是开发山产,赚银子,保证一大群人的生计。在工业文明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想吃饱穿暖,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当天挖回来的竹笋,次日凌晨就套车送去宣城的酒肆里了,郁小闲在宣城和山城之间两边跑着,指导着把山野菜进行分拣包装,一些留在本地消化,剩余的依旧打包送去了芜湖销售。那一对树上的白蘑菇,卖到芜湖得了五两银子,郁小闲很珍惜这种银子,这毕竟是打开了货物向富贵人家专供的开始。在荒年,想赚干净的钱,就只能这样了。

    为了保鲜竹笋,郁小闲采取了现场加工,烫得半熟,浸泡在盐水中运输的方式,这样类似于简易罐头的方式,让郁小闲家的竹笋成功销售到了比芜湖还要远的地方。那些在山里收来的蘑菇,基本都是分拣出精品外卖到了芜湖,剩余的成了客栈和酒肆的配料,一时间连干货都没有积攒。

    郁小闲种植的草菇有了收成,一个个的小蘑菇按照郁小闲的规定大小采收,这才经过清洗晾晒,甚至是在地窑的尽头进行简单烘干,这才在多雨的春季加工出了第一批干蘑菇。除了草菇成功种植了,剩余的那些菌种棒大约成功种出了三分之一的,大约十种蘑菇,连在宣城找来的稀罕的竹木耳也在竹山中成功种出了半斤。这种竹木耳对肺部和气管极好。化痰效果很不错,郁小闲把这样的稀罕物炖给锦娘吃了。锦娘的身体一直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吃了两天竹木耳炖冰糖,夜里都不咳嗽了。郁小闲为此还专门蹲守在竹林里观察竹木耳的生长,最后才放弃了大规模种植的计划。

    有些山珍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就像法国松茸,要靠人力去自然界里找,要是能大规模的种,也就不会那么贵了。竹木耳这种蘑菇两三次繁殖之后,就会自然退化,要想多次留种,郁小闲自认为没有那样的能力。她的蘑菇场。只能种植草菇,香菇,木耳,美味牛肝菌,白灵菇。小松菇这样的大宗品种,不过这样也就足够了,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反季变出新鲜蘑菇来,价钱上肯定是大赚一笔。去年给自己家带来千两白银的海棠果,这次郁小闲也特意栽种了上百棵幼苗,也许在清朝占据江南前,这种果子还能给自己家带来一笔财富。

    转眼间清明节就要到了,所有人的心思就都放在早稻上了。这一次王福是完全按照郁小闲去年教的成功经验去种植水稻的,由于稻种好,郁小闲家的秧苗长得格外好。邓家村的那些北方人是头一次种水稻,郁小闲派了自己这边的种田好手过去指点,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罗七娘拿娘家陪嫁的田地和姑母家换了二十亩和金斗观观产田相邻的田地,姑母家正好把那二十亩地给嫁到县城的女儿陪嫁。算是两厢便宜。刘洪生对于观里的土地种植是很上心的,反正春天时节,客栈和酒肆的生意很一般,他是庄稼人,更想留心田地里的事情。

    眼看今年的一切都还太平,郁小闲都有点怀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东西是否真实,不过她还是按照原定的天灾预案在准备着。连日的春雨已经把四处的沟渠填的半满,郁小闲在某些泥土聚集多的地方种上了莲藕和荸荠,茭白。这些水生蔬菜在雨水多的年份可以代替普通的青菜代替旱地蔬菜,充当黄金虫的饲料。除此之外,郁小闲还准备了很多竹排架子,将根部吸水的水蕹菜,水萝卜进行亲水种植,在其中套养泥鳅和鱼虾。既然老天爷要发水灾,那只有在水里寻找食物了。

    因为预计了今年的饥荒,梅管家等人管理山里的用度也格外用心起来,养殖黄金虫的数量也随着天气慢慢增加,因为缺少青饲料,黄金虫连竹笋的包衣都吃下去了,那些的新长成的竹子就是它们的主食。山里的所有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半饥半饱地活着,还要做大量的活。郁小闲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市场上所有卖鸡鸭和杀猪的人在自己家的一个棚子里免费用热水,宰杀牲口,这样一来,就得到了不少鸡血,鸭血,猪血,还有不好卖出去的内脏,这些荤腥的食物,搭配着黄金虫熬煮的汤水,就是山里人最重要的营养补充。

    山里多了几个孕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