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春计 (第2/2页)
,桃红,王黑子的媳妇,还有水牛的媳妇,郁小闲给了她们特殊的照顾,家里特别养的猪和鸡都是专门供给大户人家的,rou和上等排骨都卖掉了。那些大骨头和鸡架子,包括猪心,猪肝之类的东西就全部留给了孕妇和像蛐蛐这样大的孩子。 曹龙氏被郁小闲带回了泾县县城,专门留在自己身边当管事,顺便教导秋冰月的音律,连榴花院也送了人在曹龙氏身边学习古筝和吹笛子。相处的时间久了,郁小闲才知道,曹龙氏出身乐坊世家,祖上还有人在宫里王府当过供奉,因为这一代只有曹龙氏一个女儿,因此曹龙氏的父亲着意培养曹龙氏,所有曹龙氏的音乐造诣颇高。曹龙氏的丈夫是个秀才,家里有四五十亩的,还算殷实,两人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一见钟情,后来曹家才去提亲。 明朝的等级制度是瞧不上乐坊世家,曹家是属于农户向士林转型的好人家,能包容善待龙氏,已经让龙氏很感激了。这次因为家乡连年大旱,曹家的地也颗粒无收,曹龙氏的公婆宁愿绝食饿死也要让曹龙氏的丈夫带着后辈子孙逃荒。曹龙氏离开家乡的时候,婆婆已经饿死了,公公也奄奄一息,却拿出了二十斤陈年的大麦让儿孙带着上路。曹龙氏的父亲和过继来的弟弟因为灾荒,先行去京城投靠故旧了,曹龙氏只能依靠夫家一行人逃荒。 二十斤大麦能有什么用,曹龙氏的丈夫和小叔子为了让曹龙氏和孩子活下去,什么苦都吃过了,曹龙氏甚至还在某些地方卖唱讨钱。最后曹龙氏的一家人都为了保住曹家唯一的孙辈要卖掉曹龙氏,可曹龙氏的丈夫不同意,曹龙氏的丈夫为此带着弟弟去杀人抢东西,结果兄弟两个人都死在别人手里。曹龙氏手里握着抢来的十两银子,还有一把匕首,像一头母狼一般守护着自己和儿子,这样才跟着难民逃到了金斗观。
曹龙氏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是泣不成声,郁小闲也很感动,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爷们,就是曹龙氏丈夫这样的。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为了自己的女人敢牺牲自己一切的人。郁小闲擦干眼泪,又拿了帕子给曹龙氏擦眼泪,对她说到:“我看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对谁再动心了,有这么一个人留在你心里,普天之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比得过他了。你愿意守节就一直守着,要是有人欺负你,我在一天,我管着,我不在了有黄家和金家,冰月你徒儿管着,绝对不会为难你。至于你们的家奴契约,我一会儿就给你烧掉。你儿子有个好父亲,有个好家族,都是好人,以后你儿子就跟着我儿子一块上学,将来有出息了,你的夫家也不算白给你们一条生路了。” 曹龙氏听到郁小闲的郑重承诺也很是感动,立刻带着儿子给郁小闲磕头认作干妈,还让儿子的大名改为曹郁德,以感谢郁小闲的再造之恩。郁小闲算是收了曹龙氏的心,从此这母子二人就是死心塌地跟着郁小闲母子了,蛐蛐也因此有了一个同龄的小伙伴。郁小闲觉得相比曹龙氏的儿子,蛐蛐要幸福得多,即便是那些苦日子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饥寒无助的日子极少。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饥荒中一定要磨练一番,三岁的曹郁德就会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一转眼间离端午就不到一个月了,郁小闲来大明朝的日子已经超过一年了。赵岐辛苦了三个月,郁小闲算了一下跑商的收入,赵岐带着的商队一共为家里纯赚回了二百六十石大米和五十匹土布,郁小闲现在收货卖货,除了压着一些干蘑菇等着端午卖高价,最后赚的银子都变成了大米。灾荒将至,最简单的储备就是粮食和布匹,现在粮食已经卖到了两贯九百钱一石了。清雅院在锦娘的管理下,卖出了些东西,做了不少上等的针线摆设,预备卖到芜湖以外的地区,这处此刻并没有赚钱,只是勉强维持着。客栈赚来的银子不到二百两,都拿去贴补山里的用度了,郁小闲在这几个月已经贴进去了赵岐赚来的全部米粮和布匹,只落得了金家那边的两百两银子分红。 郁小闲盘点了手里的积蓄,她还存着自己和粉蝶的黄金一百四十两,两匣子首饰,还有一千两银票,她很是迟疑,要不要在端午之前,把九成的金银换成粮食。可没有等郁小闲动手,洪灾就已经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