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_39灾荒(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9灾荒(一) (第1/2页)

    过了四月初八佛诞节,大雨倾盆而至,一连下了二十多天没有停歇。整个地区所有人家的墙壁上都潮湿得出水,某些竹木制作的用具都发黑,墙角破损的地方长出了长长的菌丝。眼看端午之后就要收夏粮了,稻田里的稻子被水这么一淹,而且没有经过阳光的照射,如何能成功长成米粒,注定要绝收了。那些烂在地里的刚灌浆稻子,就算做饲料也是不能够了,那些辛苦了几个月的农户,对着大雨是嚎啕大哭。青黄不接的粮食短缺注定要延续到秋天,这下子本来就没有食物填饱肚子的穷人就更熬不住了,就算卖儿卖女也会饿死很多人。

    山田里的水稻比正常的水稻要早播种二十天,连秧苗都是在暖房里孵出来的,刚移栽到大田里的前期还在田里围起了稻草帘子用于保温,用炭炉升温,成本提高了很多。本来王福还觉得太太这样做是莫名其妙的事情,如今看来倒是一步极为正确的举措,至少在暴雨前,山城梯田里的米成型了,就算是提前收割也会保住三成的收获。

    从大雨之灾来临的那一天开始,整个山城的人,还有邓家村,金斗观的田里就有序的忙碌起来了。那些竹篾和雨布被最合理的运用了,所有的田地都被成片的棚子遮盖住了,尽管雨很大,可最终落到稻田里的雨水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旁边的水渠被排到了深沟里。刘洪生的二十亩地当初没有完全按照郁小闲安排的去打理,只有五亩是用上了遮盖物,到了最后。刘洪生家里的田地只有这五亩地保住了早稻一般产量的三成。

    山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保住当季的收成,每天安排了十来个人轮班去容易出现洪水和泥石流的地方巡查,那些排水系统也容易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淤泥和石头堵塞。山城的人需要不断的挖出淤泥。疏通水渠和水沟。在水渠和池塘将要满出来的时候,郁小闲一声令下,把防灾的最后关卡打开。去年为了取土烧砖烧窑而形成的那个土炕,变成了泄洪口,一旦这个巨坑被填满。虹吸现象会把水压到高处去。从雨季开始,山上建筑的水池就整个盖了起来,雨季的时候,饮用水基本是在这里取的。而且都经过了简单的沉淀和消毒。

    山神市场的排水系统在这时候也收到了很严峻的考验,王顺子等人是带着客栈的伙计和外围的那些做工程的家奴,日夜警戒,唯恐市场的水排不出去。把种养场的地给淹了,暖房和沼气池可是家里的重要生财基地,绝对不能出事。郁小闲从前留下的后手,这一次又发挥了作用,那条本来要当作运输途径的河沟,最终保证了整个山城市场和种养场。

    水灾一出,县城里的粮食供应立刻出现了问题,大户人家多少都有些存粮,可穷人哪里有钱囤积粮食,县城里的大米价格猛涨到四十文一斤,让许多穷人更活不下去了。大水也淹掉了很多蔬菜地,城里的绿叶菜从一文钱两斤左右的价钱,涨到了三文钱一斤,就这样也很少有人出来卖菜。因为水灾,山神市场的生意也清淡了很多,猪和鸡的rou价都翻了一倍,有几天都没有生猪可以运来。

    郁小闲临时收储的粮食也不到三千斤了,靠着这些粮食熬到早稻收获也很不易,依靠这些粮食生活和运作的人大约有三百人,两处客栈和酒肆在这时候也不能停业,粮食的供应也依然要靠这些粮食。现在到处都需要劳力去抗灾,去尽量保住收成。郁小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提前让一个山窝子的人把部分本来要在农历六月收割的芋头,提前收获,用以做补充粮食。

    对于跑商的人而言,此刻是最艰辛,却也是最能获利的时候,赵歧是个极为能吃苦的人,他一次带着三辆车出门,中途换两次车马,把因为暴雨而生长得更外茂盛的水生蔬菜和菌棒上种出的好蘑菇,还有种植场花心思收获的鸡蛋和整头的活猪,整笼的活鸡送去芜湖的大户人家,然后从那边运回粮食,带回银子。在端午前停雨的那一天,赵歧一共带回来五百两白银,还有两千斤粮食,比三个多月赚的都多。

    粮食终于不是不问题了,郁小闲为了提振大家的士气,在端午这一天还是按照旧历,煮了茶蛋,包了粽子,做了一顿有rou的饭菜给所有家奴吃。本来生活在紧张气氛下的人都缓了一口气,享受着难得的好饭菜,可赵歧看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