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点废为银 (第2/2页)
道,不过从前我们家的男人也不算赚钱,那些银子都是祖上产业自己生息来的,根本不是他们赚来的。” 郁小闲说到:“女人在这个时代是不好混的,你看你裹着小脚,能跑出去干什么事情。不如我这个大脚婆出身贫寒人家,为了活下去,会想出无数的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婶婶你要好好看着我这么做这些营生,人生无常,多学点本事,将来也能靠这点本事活下去。” 李若琳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然后就和郁小闲一起忙绿起来,在第五天的时候,李若琳收下的一户泥瓦匠又带来一个手艺人,此人姓华,正是当年扬州城里李四子的师兄。郁小闲一眼就认出了华文涛,可华文涛和郁小闲只有两面之缘却认不出郁小闲了。等到郁小闲说出了李四子的名字,还把当年的扬州风景和小吃说了两三处,华文涛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当年李四子走的时候对华文涛说过,自己家的主子是位仙女,仙女说扬州不能留了,就有一定有缘故。李四子喜欢他的这位华师兄,所有特意邀请过华文涛和他一起去泾-县。华文涛虽然当时没有离开,等到清兵临近的时候,他终于有所明了,动员了所有他牵挂的人一起离开扬州,这一举动也是救了十几条人命,包括他的一家五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华文涛虽然躲过了扬州十日,可几年的漂泊也让他家破人亡,如今他身边就剩一个七岁的儿子。那位泥瓦匠是华文涛的同乡,蒙这位同乡的介绍,华文涛才能见到师弟的主人,得到一个栖身之所。郁小闲看见华文涛,顿时有了天助我也的感觉。现在她就缺一个好的手艺人帮她变废为宝呢,郁小闲高兴地对华文涛说到:“华师傅的手艺不会生疏了吧,我想留你在家里当一个管事,让你带着人替我做些首饰和精细的东西,你可愿意加入?”
华文涛正在担心自己和儿子熬不过今年冬天,绝了华家的香火,如今有从前的故人收留他们父子,他岂会不愿意,于是他立刻跪下来磕头,感谢郁小闲的收容。郁小闲把他们父子安排到朝南的屋子住下,还拨了两个人照顾他们父子。郁小闲觉得手艺人只有免于了世俗的琐事才能把手艺做得更好。 华文涛看过了郁小闲收来的各种零碎,脸上的兴奋之色难掩,他做学徒的时候看过的好东西都不及这些多。郁小闲也曾经笑话过,鞑子居然不识货,连一些污损了的宝石和象牙制品,木雕都当破烂卖。这些东西要是经过清洗之后,再修补做出一些底座之类的东西,完全可以成为贵族家里摆设。郁小闲当然不会把这些东西的来历告诉华文涛,她只是想和华文涛商议一下如何把这些修复为宝物,然后卖出去。 华文涛其实也不算是顶级的匠人,充其量算是二流匠人,可他有何李四子一样好学的勤奋,还有一点点灵气,在郁小闲的指点下,他依然能做出很多事情来,郁小闲给华文涛权限,让他又去人市上选了几个学徒和可以打下手的人,这样一来,郁小闲家里的赚钱机器就正式开始运转了。郁小闲摩拳擦掌准备在年前的婚嫁潮和装饰风里赚一笔大钱,可老天爷却不留给她更多的淘宝机会。 马嬷嬷回到富察老夫人那边把看见郁小闲家里如何,郁小闲本人如何,以及觉得郁小闲是个好女孩的事情都跟富察氏老太太说了。老太太这几天喝了牛奶,也注意了好好休息,定时泡脚,找人按摩之后,身体好了很多。她在心里也喜欢上了郁小闲,听说郁小闲从马车上摔了下来,她还特意找人送了些药材和药酒给郁小闲。只不过老太太觉得当时没有看清楚郁小闲的长相,还想给外孙子把把关,于是她对马嬷嬷说到:“等那丫头的身子好些,就套车把她接过来,我想好好和她说会儿话。” 马嬷嬷和朱赫嬷嬷都很欣赏郁小闲,她们觉得要是郁小闲能成为佛尔衮的侧夫人也是佛尔衮的福气,这么漂亮能干的女子可以帮着那位富察夫人好好持家,压制其他姓氏的姬妾。佛尔衮的正妻就是老太太的侄孙女,富察老太太再喜欢郁小闲,也不能坑害了自己家族的女孩,联姻永远不会只为了爱情,均衡才是贵族家族最看重的,郁小闲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富察氏家的一枚棋子,等待着检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