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方舟_第12章 宇宙物质的双重身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宇宙物质的双重身份 (第3/3页)

让学科交叉线迅速减少,现在的人类除了一部分主流的学科仍在持续的进步,一些冷门分支的学科已经完全的消声觅迹。

    ‘二十年,仅仅二十年人类社会就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三十年,五十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会死去,你们这一代人也会变老,到了那个时候,知识的断层,科技的停滞便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倒退。”

    李博昌的不断阐述,让赵振民的心头愈发沉重,他们并不能永恒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李教授对未来的预言是必然会发生的,不论“天灾”,人类也会倒在“人祸”之上。

    “所以我对仲裁委员会的领导保持质疑,他们掌控着“源心”,势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但为什么还要放任着人类继续朝着这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走下去?”

    所有的事件发生都具有思维的导向,作为“人”社会生活的底线便是“活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变革都为了让“社会文明更好的活着”,仲裁委员会无疑违背了这一基本准则。

    “目的呢,目的是什么?这并不符合思维逻辑,难道他们是变态疯子?我根本无法理解仲裁委员会的所作所为,代表“人类意志”这种说法并不纯粹,人类共同选举的并不是三个傀儡与代言机器人,而是三个拥有独立人格与思维的‘人’。”

    飞船外的星空依旧绚烂,太阳仍然是这个小星系的绝对中心,各大行星不停的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一切都井然有序,在星系形成的无数年间,这种基于“宇宙规则”的运动从未停滞,李博昌在这一刻失语,他突然意识到,人类从始至终对于宇宙星河的观察都是处于“第三人称观察者”的角度,人类在能动的认识这个世界,并且解析宇宙的各种现象。

    但基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三人称观察者”并不是认识宇宙最合理的方式,意识具有的目的性,选择性,以及自觉选择性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这种判断,换句话说,人对于宇宙与物质的认识一直处于“意识朦胧”的范畴中,因果律中人因“意识”而不断认识宇宙,也因为“意识”而认识“虚假”的宇宙,“观察者”不应该以“意识”作为驱动。

    “观察是一种本能,人类去探究宇宙的现象表达去认知本质,但这个顺序是颠倒的,正是因为宇宙的本质,才产生了相对应的宇宙现象。”

    李博昌的思维在这一刻犹如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他进入对“宇宙意识”的深度思考,李博昌开始重新解读对许文与阿海遇到的“星空对话”,原本他只是认为这是许文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幻想,但现在他并不这样认为,或许许文与阿海的遭遇属于“宇宙现象”的范畴。

    当李博昌的思维放下对宇宙星空的主观思考,想象自己成为了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他是这个星系系统的一部分。

    “引力,行星质量,乃至于自传速度......所有这些客观物质的存在,最终形成了整片星系的运转,比如人的身体构造,各种复杂系统之间的完美配合,都是为了形成‘人’这一个体。”

    李博昌不再局限于"为什么",而是思维跳脱于“本来是”的范畴,他突然在这一刻意识到,宇宙中的所有现象都拥有着某种目的,或许他此刻的思维仍然无法摆脱主观意识的影响,但是从“本来是”的角度去考虑,行星因为某种意识的目的性,才导致了规律的存在与运转。

    “人用主观意识观察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基于量子物理中的因果律,‘本来是’的概念,人在观察宇宙物质的时候,宇宙物质同时在规避这种观察。”

    李博昌怔怔的看向散发着灼热气息的太阳,一股难以明状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一刻他的周围仿佛笼罩着无数双"眼睛",无时无刻都在用"被观察者"的身份注视着他。

    宇宙中的一切,不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在无时无刻的进行着"观察"活动,每一个“人”都拥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重身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