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_第廿三章 大整顿(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廿三章 大整顿(一) (第3/3页)

金乡所、基隆、淡水三地,琉璃产量达约产一万担。按照您的要求,用琉璃吹制灯具、用具已经颇为成熟,约产罐头用琉璃罐五万件,各色琉璃灯罩一万件,琉璃器皿,约三千件,目前已有琉璃灯罩,投放到各地基隆商馆,销量看好,所获颇丰。”雷老大作为一个匠户出身的金乡军官员,时刻保持着严谨、细致的作风,同人的品性一样,一丝不苟,他此时说到“所获颇丰”时,悄悄的用余光瞟了眼“大总管”汪才枫,看见那厮丝毫不为所动,暗骂了一句“狡猾”,随后又恭敬的对着晏世轮。

    雷老大的这点小动作完全没有瞒过晏世轮,晏世轮也十分金乡军楚,这“大总管”之前总是为了雷老大、宁凤晨等人“研发经费”太高而怨天怨地,此时玻璃制品的热卖,已经带回来了巨大收益,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让汪才枫看到了晏世轮集团的“发财”手段,此时,早已融入到金乡军体系的汪才枫,当然也十分关心琉璃厂的收益,因为作为原始股持有人,每卖掉一只琉璃瓦罐,汪大人就有千分之三的收益进账,积少成多,这可是无法估量的财富,马车、罐头、烟丝等,金乡军治下的勋民皆可进行入股,吸引了诸多民间能量,把玻璃厂、织布厂等工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收入,也就是说,现在金乡军统治集团,已经牢牢的将个人的利益,捆绑在了晏世轮的战车上,这还没算上军功封地等。

    基隆商馆贩售的琉璃器具、灯具等,都来自于宁凤晨和许大个创立的“金乡琉璃厂”。琉璃厂建立后,金乡军的琉璃制作在宁凤晨、雷老大,许大个等和军备司、民机司的统一指挥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目前,金乡军已有单色琉璃、画珐琅琉璃、套琉璃、刻花琉璃和洒金琉璃等品种,晏世轮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琉璃。

    单色琉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琉璃吹制的琉璃器皿。金乡军的单色琉璃是对金乡军以前琉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晏世轮最初选择了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单色琉璃,作为基隆商馆的主流产品。单色琉璃有“涅琉璃”与“亮琉璃”之分,“涅琉璃”是指不透明琉璃,“亮琉璃”是指透明琉璃。

    珐琅是一种绘烧于金属胎、瓷胎和琉璃胎上的釉料,前世的历史上,是由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我国。而金乡军利用这一技术,发明了琉璃胎画珐琅,真实历史上,琉璃胎画珐琅的实物一直杳无踪迹,无缘得见。但是现在在金手指和许大个的作用下,再现了她瑰丽的身姿!

    金乡军琉璃制作工艺的另一创新是套琉璃的烧制成功。所谓“套琉璃”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琉璃制成的器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琉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琉璃,之后在外层琉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纹。套琉璃是琉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这两种方法制作出的器物均可见凸雕效果,既有琉璃的质色美,又有纹饰凹凸的立体美。很是受大明勋贵阶层的喜爱。

    洒金琉璃是金乡军创新的又一个琉璃品种。晏世轮在记录的资料中,翻出了记载了描金琉璃制作的方式,描金琉璃是在琉璃表面描绘金色花纹,其制作方法应源于漆器工艺中描金漆的做法。

    于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充斥着大明设立“基隆商馆”的各大府县,一时间,大明以使用精美的“大员”(台湾)琉璃为时尚,用玻璃器具之习惯,自此开始。

    看着雷老大的小动作,晏世轮只是淡淡一笑,对着汪才枫道,:“才枫,各地基隆商馆,最近可有创收?”

    因为前期金乡军长时间受到财、粮不足的影响,汪才枫苦日子过惯了,躬身对晏世轮施礼道:“大人,各地商馆经营尚可,勉强维持”

    听到这里,晏世轮莞尔,这个旺财,还真是调皮,但是一想到此时的欧洲列强,正在拼命的壮大,晏世轮又开始了担心,不解决钢材冶炼技术人才,金乡军何时才能崛起?民族何时才能振兴?想到原来历史上,到了十八世纪,船舰仍处于风力及木壳时代,船速受风力的限制,船体细小,所以舰上所携带的火炮口径亦较小(假如船体重量不足,船上的火炮发射炮弹时所产生的反冲力,会造成翻船的危险)。此时,欧洲军备竞赛的内容,主要是增加船上火炮的数目。由于火炮置于船上的两舷,因此,作战时以横排为主要的阵式,与敌人在近距离互相轰击。十九世纪初,蒸汽动力已开始应用于船舰。当船只采用蒸汽动力后,便不用再依赖风力。但木船并不适合装配蒸汽发动机,因为蒸汽机的锅炉和烟囱里的火,容易造成火灾。十九世纪中叶,新熔炉的发明,大大改进了炼钢的程序。用旧式炼钢炉要数天才能将铁炼成钢,现在新式熔炉约需半小时即可完成。由于钢比铁硬,而又不易碎,故在铁路、引擎及轮船上广泛使用。十九世纪末,战舰已不再用木建造,而改用钢了。钢比木材重得多,当改用钢建造船只后,船身变得更为沉重,能承载射程较远的火炮,比配置在木壳战船上的更大。

    只有造出钢铁巨舰,才能完胜这个时代的任何列强!此刻,想为民族做点儿事的晏世轮,在绞尽脑汁后,心中忽然有了计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