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有清风与明月 (第1/2页)
一年多前,小山村里来了个年轻道士,骑着青牛,一边牛角挂着柄看起来不俗的长剑,另一只角则挂着几本道家入门书籍。 年轻道士很和气,到了这个百户人家不到的小山村,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坐了一天,看着日头东升西落,看着村中男女、黄发垂髫进进出出,只是淡淡笑着。 直到,夜色颇深,老村长看到无去处的年轻道士,蹒跚着步子走到村口,“小道长,要不今晚到小老儿家落脚?” “好。”年轻道士微微笑着,一手牵着青牛,跟着老村长来到破落的土屋中。 就此,在这小山村里安居了下来。 白日里,他一边在山头放青牛吃草饮水,一边持着自己那柄天下第一的符剑,劈竹伐木,折腾了好几天,才在离村落不远的山腰上扎起了简单房屋。 过路的人总是问他,小道长,你这屋子可禁不起风吹雨打,怎么住人呀? 年轻道士还是笑,在他眼里,天地即是他所居,这所简单房屋,更是他来往路途中落脚之处而已。 心怀天地,何处无家? 村里人不懂,只是觉得这个喜欢笑的小道长很和气,倒也不排挤他。 每逢初一十五,年轻道士还在村口老槐树下摆上桌案,奉上纸笔签筒,给村中老少解签算运,不收分毫。 开始两三次,来来往往的倒是人不少,可愿意在他那里落脚算命解签的人,却是一个没有。 在常人眼里,那些仙人指路的算命先生道士,哪一个不是花甲之年,满头白发,这么年纪轻轻,若不是穿着一身道袍,还真没人愿意相信他是个道士。 直到,村中贫苦的二狗子,苦巴巴熬了半辈子,也没讨着媳妇,拿出死马当活马医的气概,硬着头皮让小道长算了一卦。 “抱柱待浪,可妻也。” 二狗子摇出这支签,两眼一抹黑,着实不明白其中深意。 年轻道士给他解释说,这是出自于典故,讲的是古代一个人,与心仪的女子约好在桥上相逢,结果呢,那天涨大水,男子站在桥上,一直不离开,就为等那女子,直到被淹死了。 粗鲁汉子二狗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自己厚着老脸来给你求姻缘签,你他娘的给我说淹死了! 年轻道士笑笑,告诉他,你去村外的桥上,等到下午时分,就能遇到自己未来的妻子。 二狗子骂骂咧咧远去。 直到几天后,满面春光的二狗子扛着一大袋自己清晨去挖来的春笋,爬到半山腰那座简易房屋前,好好感谢年轻道士。 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女子,是二狗子那日在桥上救下的失足落水女子。隔壁村的老姑娘,只是眼光高,一直未曾嫁出去,被二狗子救起,倾心与他。 就这样,年轻道士在山村里也传出了名气,初一十五,村口老槐树下,总是挤满了人,上到九十九高龄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儿。年轻道士还是淡淡笑着,解签算卦,不受分文,偶尔在某些老顾客的强烈推送下,才勉为其难收下点田间山里的瓜果蔬菜。 年轻道士觉得自己活得很快乐,不用像以前在道宗里那般,每日便是修真习武证长生,连那些一两百岁的老祖师,也是每日这般念叨。 没了生气,没了那颗修真的真心。 修真修真,不就是在红尘俗世中,寻得一颗属于自己的真心吗?一生修真,何苦要为长生,修得本真,修得自然即可。 平日里,年轻道士便骑在青牛背上,一角挂剑,一角挂书,背上背着自己跟村中老人学会编制的小竹楼,悠悠闲闲,无聊时,或发呆,或捧起道家经典读一读,困了,就躺在草地上闲适睡一觉。 天地与我,就这般恬然惬意。 农忙时,年轻道士也会帮山脚的老农插秧挖田,换下道袍,穿上普通的农家衣衫,卷起裤腿,一起谈谈笑笑,在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手把秧苗插入土。 方知此时退后才为进。 村里的小孩儿也喜欢这个道士哥哥,偶尔偷懒不想去隔壁大村的私塾读书,就跑到山上,骑道士哥哥的青牛,捣鼓捣鼓他挂在牛角上的长剑,偶尔性起,还翻翻那些看不懂,读不通的道家书籍。 年轻道士也是微笑,牵着青牛,在山地里漫无目的走着,听牛背上的小孩儿,说说村里谁家媳妇生了个小弟弟小meimei,谁家的小伙姑娘成了亲,谁家的孩子在私塾里被先生打了手心。 年轻道士,真的很快乐,二十余年修真,在此处一年,反倒没了出江湖时便是彩云滚滚,仙鹤翔鸣的仙人气概,平添了几分普通人的闲散。 这一日,年轻道士依旧背着竹篓,骑着青牛,嘴中横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