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从前仙女穷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前仙女穷人 (第2/2页)

无片瓦不怪你,下无寸土我自己情愿的。我二人患难之中成夫妻,任凭是海枯石烂我一片真心永不移。

    当他二位以槐树为媒、土地作证,终成婚配之后,董永却又担心:

    卖身契写的是无挂无牵,到如今哪来的夫妻牵连?倘若傅家将你作践,叫我董永怎能心安?

    七女又言道:

    劝董郎休要泪涟涟,不必为我把忧担。既然与你夫妻配,哪怕暂时受熬煎。夫是他家长工汉,妻到他家洗衣浆衫。等到三年长工满,夫妻双双回家园。

    七女当然也想过好日子,比方“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什么的,但那是要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争取、实现的,并不是直奔主题,走发家致富的捷径!联想到当下社会的婚恋状况,不由你不感慨万千的。

    该剧最能打动人并为之落泪的还是七仙女最后的那段唱:

    董郎昏迷在荒郊,哭得七女泪如涛!你我夫妻多和好,我怎忍心,董郎夫啊,将你丢抛?为妻若不上天去,怕的是连累董郎命难逃!树上刻下肺腑语,留与董郎醒来瞧,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董郎夫,啊……把子来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也正因为太动人了,多年之后,竟有人顺着“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的余味儿,以现代人的价值观,作了一番庸俗的演绎,搞了一出后传之类的戏,当然也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很快即销声匿迹了。其实这句话是对观众的一个交代,是为了艺术的完整,而艺术的完整不等于故事的完整,并不是让你作续的线索。

    该剧1954年曾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和音乐奖;于1955年底摄制完成的由桑弧执笔改编、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则获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

    一出《天仙配》,风靡了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严凤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所倾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了该剧所呈现的仙女爱穷人的价值观,试想七仙女若是爱上一个公子王孙或什么大款大腕,还会有如此久远的魅力,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吗?也可以说,正是《天仙配》的上演,才在中国掀起了“黄梅戏热”“严凤英热”。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民爱戴的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是大自然的女儿,她那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的嗓音,她那不是最美丽、却又是最自然可爱的扮相,无不散发着山野泥土的芳香,是无论怎样tv也再现不了的。没有太多娇俏的严凤英把一切神女、仙子都演绎成了质朴的“仙民”,敢爱敢恨,泼泼辣辣,这让严凤英时代的黄梅戏充满了世俗俚趣,它使后来许多自诩为大气、高贵、深刻、洋化的仿作和新作显得不正宗、不地道,舍其此,哪里再去找如此自然流露的村野之美呢?

    说严凤英是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也当之无愧。她的唱腔及表演太动听、太完美,直到今天,人们仍只知黄梅戏中的严派,而不知还有其他流派存在——此时,我一边写此小文,一边听着严凤英的原唱,真是一种艺术与精神的享受啊。

    与《天仙配》主题相似,仍由严凤英主演的《牛郎织女》,也极为深入人心。京剧中的《天河配》说的也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因黄梅戏的《牛郎织女》太普及,太轰动,京剧《天河配》已几乎不再排演,成绝版了。

    我强调从前仙女爱穷人,或许与当代流行的价值观已格格不入,让现代青年不高兴了,那我换一种说法:上苍总会关照不幸的人、勤劳的人的!这样说还过得去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