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曙光 (第3/3页)
这似乎是一个由两个毫不搭界的名词组合而成的题目。 故事讲的是曾设计过埃菲尔铁塔的埃菲尔先生及其团队为美国设计制造了自由女神像,过了几十年后,直升飞机出现了。当驾驶着直升飞机的飞行员架势着直升飞机在自由女神像头上盘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自由女神像头上戴着帽子里面仍然雕刻得异常精美设计的极端完美!
事实证明,能经受住考验的才是最好的。 我曾在《论语》的字里行间中见到过师生和谐的场景,也曾在岳麓书院的青石板上听到过朱熹和张栻彼此辩论时的精妙回音,更在目前西方的学校里见到过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们丢弃了祖先的保护孩子天性循循善诱那接力赛一路行来的爽快,于是我们教育的天空遮上了阴霾;聪明的后期发力的西方人把我们先前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的学校,于是科技领先排行榜上的人物成了带着中文符号却代表着西方内涵的姓名,于是我们落后了,我们感到费解了。 幸好,我们没有只在阴霾的天空下长久地嗟叹感伤,终于明白“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开始正视目前的中国教育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 真正的教师,不允许以自己个人的影响去影响学生。美国教育家奥尔科特更懂得一个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这期间,“解惑”的任务更重。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了教师解惑的最佳阶段,因为只有这样的解惑才会让受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得到启发,然后才可能有自己的完备理论。 教师太重要了。 可完成任务中的教学压力,侃侃而谈的一对多的简单教学形式和追求以分数论高低的教学结果往往磨损了老师的斗志,让他们也渐渐丧失了自我的发明创造。 学生和老师都相继被磨损了天性,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指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多少充满了一些浩然正气,也就从这八个字当中我们读出了成为教师的不易和心酸。这好像是金箍咒一样,让本来可以成为孙大圣的一路斩妖除魔的英雄落入凡间,成为平庸之辈了。 这“学高”当然历经百代都尚需推崇,可这“身正”二字到多少可以玩味一番。我猜想最初提出这一想法的人物更多的决不在教师的外表上下功夫,他可能更看重师者的内心正义凛然。 可是我们却无端地把“身正”形象化了: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始终一身正装,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等等一些词汇堆积出了老师的形象。于是这形象保留久了,自然会束缚师者的内心,再加上为了配合僵化的高考,老师不得不重复练着组合拳,当这套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说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就连教师也会因为拷贝过度而轰然倒地了。 要想放开学生的手脚,最好先放开老师的手脚。每个登上三尺讲台的人一定都有他的过人之处,那我们就让他们尽情发挥罢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交是这些老师,因为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教育也是一种游戏,只是高雅些罢了。 奥尔科特是美国教育家,他说:真正的教师,不允许以自己个人的影响去影响学生。 我觉得这句话倒是抓住了关键,我想这里面最好隐藏着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教师的喜怒哀乐和爱好厌恶那只代表他们自己,不能因此影响到孩子的身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但是不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超不过老师的学生自然是学生的问题,但多少也是老师的悲哀。 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始终应该有一个标准:让孩子们在一个知识统领的基础上实现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高妙! 五:资源配置与互享 针对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的现状,还不能做到让孩子们对校校满意,于是便牵扯到资源互相问题。 我们的民族历来是自私的。这从大的“家天下”的国家意识到住在四合院中以家族为系统的布局都可以明显看到。我们总认为这个学生是我的,于是我便要把最好的东西传递给他,让她享受最好的礼遇,正如对待自己的子女,恨不得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交付给他们,这样才会瞑目一样,平时我们也会偶尔向其他孩子施舍一点,以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但那是作秀,更何况闹饥荒的时候。 孩子们都是我们民族的,放大了说,都是社会的,都是世界的。这样想来容易让人感到舒畅。正因如此,“走班制”也可以变成“走校制”,让资源彻底得到使用,然孩子们彻底收到良好的教育。 这样我们便会随处可见孩子们快乐的容颜。他们不会因为上课而感到苦恼,相反,他们会因为学校放假而感到极不愉快;他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任意畅游,然后实现自己儿时的梦幻,不但让自己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一句话:“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这是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赫.斯宾塞的观点,这一句话便包含了上述所有想法,但愿我们的孩子能交好运!2011/5/15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