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布衣宰相_第二十六章 不要妇人之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不要妇人之仁 (第1/1页)

    不必回头,杨帆都知晓是皇三子。心中顿时一喜。既然自己判了李家客栈首席大掌柜张豪,但是打狗也要看主人的规则还是知道的。

    于是连忙转身,热情地迎上去向皇三子赵德昌作揖道:“三大王来的正好,下官手底下的人都派去修城墙了,现在需要借用你的人执法,不知三大王可否准请。”

    “嘿嘿……杨先生客气,不过本王对判决不满意。”

    皇三子赵德昌的话音未落,杨帆心里打起小鼓来。心说,坏了,难道他有心维护国丈家奴?但是反过来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倘若外公的人,在皇三子面前遭受重罚,确实有点损他的面子。难道他和史书说的不一样?而是个徇私舞弊的皇子。

    围观的难民,都是镇子附近的村民,自然也知道这层关系,一时间全场再次鸦雀无声。很多人的眼神中,都已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站在杨帆身后的小容,格外紧张地抓着他的衣角,担心的连大气都不敢出。毕竟面前站着的这是当朝的皇子,他的心思怎么可能是她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所能预料的。但是他一口,确是语惊四座。

    “像他这种吃里扒外,污损本王外公声誉的狗奴才,不光要受官府的惩戒,还要接受李家家法伺候。来人!把他栓到那棵槐树上,重打一百军棍。就算半路咽气也要给我打够一百军棍。”

    皇三子赵德昌说到这里,忽然换了一个温和却包含深意的语气,对身边的侍卫说道:“你们这些人,可是跟着我大哥亲手调教的,知道该怎么打吧?”

    其中一个衣服颜色略深的人,赶忙回话说:“三大王放心,属下等一定严格执法,绝不留一丝私情。”

    这话,在杨帆听来觉得十分耳熟,仔细想想,顿时恍然大悟。心说:这不正是电视剧里施实刑法时,提醒打手们吓死手的暗语吗?

    事实也果不其然,刚刚还是一蹦三跳,张牙舞爪的张掌柜,二十军棍都没挨住,就神游太虚永远了。

    但是拿了王命的侍卫却丝毫不敢停手,四个人轮替着打完了剩下的一百军棍。一直打到体无完肤,筋骨尽断,暗红色的淤血从七窍流出。那个凄惨的样子,绝不是一个惨不忍睹能形容的了。

    杨帆觉得这个张豪虽然可恶,但是远没有到非死不可的程度。望着四周为皇三子拍手叫好的上千号百姓,还有那位依旧可以笑脸迎人的皇子。他有些怀疑眼前这位真的会成为仁君吗?难道他的做法就是王法。

    皇三子似乎看出来他的心思,主动凑近一步低声说道:“不要觉得奇怪,本王是真心喜欢先生的才干。任何对本王看重的人的不敬之举,都罪该依命相抵。”

    “下官谢过三大王的厚爱,只是这样做太……”杨帆一边感谢,一边有些为张掌柜叫屈。但是终于没有把话说出来。

    决定堵上一把的皇三子赵德昌,毫不犹豫地往前凑了半步,几乎快把脸贴到杨帆耳朵上。才刻意压低了声音道:“先生!要想成就大事儿,绝不能有妇人之仁。”说到大事儿几个字,语调特意拉了少许。

    闻言杨帆心中大骇,心里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这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为什么会感到不安。但是在那个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的时代,杨帆顾不上犹豫,连忙跪倒在地,朗声道:“本官再此代表石邑镇百姓,谢三大王为民除害。”

    难民见状,也齐刷刷地跪了下来,高呼三大王爱民如子。皇三子赵德昌似乎很满意眼前的结果,很随和地对难民进行安抚,不时还朝杨帆投来赞许的目光,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

    生活在权力中心的人,真的这么早熟吗?这那里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杨帆带着这个疑问,十分关切地询问小容,两人分开后的情形。

    突然变得腼腆至极的小容,早已激动的千言万语变成了无语。一言不发地领着杨帆去看那个婴儿。接过奶妈递回来的婴儿,小容很有成就感地把他抱到杨帆面前,满是怜爱地说道:“看!多可爱的小家伙。可惜,父母都枉死了,那些该死的契丹人。”

    每个婴儿都是一个天使,他的哭疑惑笑,都会让人感到新生的喜悦。看的杨帆也是大生怜爱,主动把他抱过来逗笑。对于小容的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这就是战争,残酷血腥的种族战争。

    “小官人,奴婢擅自做主开粥场,你不会生气吧。”

    杨帆努力装出很不在乎的样子,大声说道:“不会!夸你还来不及呢,这种行善积德的好事,你做到倾家荡产我也不生气。”

    “那我就放心了。刚才那些人闹事儿,耽搁了好多人吃饭,我先去给他们盛粥了。”小容抱歉一笑,便走到粥场的大锅旁,吩咐两个伙计打扮的小厮几句,便开始施粥。

    将怀里的婴儿交还给奶妈之后,杨帆终于忍不住凑到小容跟前,想问问到底花了多少钱。心里忐忑不安地祷告道;求神求佛都保佑,千万别真的倾家荡产。

    这个粥场,其实就是借用小客栈几根旧木材,几张破席子临时搭建的小棚子。而且那个席子的破烂程度,别说遮雨遮阳,充其量也就是象征意义。

    杨帆从伙计手中接过一柄大勺,学着小容的样子给难民施粥。

    为什么说学呢,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这个粥不但不管饱,而且还要因人而异的施粥。

    比如一个半大小子,小容特意从锅底捞了两勺子干的给他,剩下的清汤补齐。要是轮到孕妇,那没得说,全是干饭,而且还要叮嘱一句,一会不够了再来。青壮年则只给半勺干的,理由是城墙上有管饱的饭。言下之意自然是,别人都去保家卫国了,你年纪身强力壮的怎么好意思在这儿混吃。不过只要脸皮厚,混吃多久也不会撵走。问题是尽管这样说了,杨帆发现还是有不少青壮年在排队。

    想起那些跪在地上,伸着脖子让契丹人挨个砍的一幕,杨帆不禁苦笑,对这些人来说不要脸算什么,人家可是连命都不要的主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