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局面 (第2/2页)
不错,可惜因为三儿……话说回来,贺兰初袖为后,于他不过锦上添花,有固然好,没有也无妨。到底三儿要紧。 元景浩在琢磨皇帝大婚的时候,定然料不到,嘉敏也在想这件事。 从贺兰初袖主动请缨要求代嫁开始,嘉敏就已经猜到,贺兰初袖多半是和她一样,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前世的贺兰初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甘心嫁给萧南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亲王的。尊位有什么用,案上鱼rou而已。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嘉敏就试图从贺兰初袖的角度,设想和推测她的下一步行动。 贺兰初袖要什么,一言以蔽之,荣华富贵。 贺兰初袖的心高气傲,嘉敏前世也不是没有察觉,只是没当回事。到她登上皇后之位她都没当回事。活该她被记恨。如今贺兰初袖与苏仲雪并聘为宋王妃。但是宋王妃,自然不会是她的终极目标。贺兰初袖没这么短视。在萧南南归登基之前,贺兰初袖是绝不会与苏仲雪起冲突的。 就算苏仲雪想,贺兰初袖也不会——何况苏仲雪也并非不识大体之人。 所以如今萧南所欲,即贺兰初袖所欲。 从前萧南的兵权,是通过她的父亲获得。如今有元昭诩留意,贺兰初袖未必绕得过去。到时候她自己会找别的出路,譬如……陆家。 贺兰初袖这个主意,恐怕是打错了。嘉敏这时候想起,其实也有些懊悔。当初芳草地宴席上,她宁肯得罪皇帝,自己取了牡丹,也不愿意它被贺兰初袖拿到。如今想来,如果真落到贺兰初袖手里,那才是一场好戏。如果她当时就猜到贺兰初袖……罢了,也还是防不胜防,嘉敏心想。
到这时候她已经彻底想清楚,前世贺兰初袖做过七年皇后,这宫里宫外,以她的本事,手上不知道攥了多少人的软肋。这就是为什么她能够模仿太后的笔迹,能够引嘉言去永巷门,能够“凑巧”救下于谨,让于樱雪俯首听命,又刚刚好以“走水”事故让皇帝和陆静华被堵个正着…… 她防得过贺兰初袖,怎么防得过明里暗里这么多人。 好在这一番较量下来,她也不算是全无所得。嘉敏心想。要是萧南仍能如前世一般,顺利拿到兵权,归国登基,而燕朝分裂,无力南下,那自然是她贺兰初袖笑到了最后。但是如今萧南未必有这个机会。 燕朝养着萧南,是为了对南用兵,但是绝不可能把兵权交到他手里去。前世她父亲是为了她,力排众议,接纳萧南。而如今……陆静华好摆布,不等于陆家好摆布。陆静华秉性容貌,与小潘儿相去甚远,又没有当初贺兰初袖的手腕,也就多半不可能拥有左右皇帝和家族的能力。 事实上,陆静华得立为皇后,对于嘉敏,未尝不是利好。皇帝要与太后斗,皇后是他天然的同盟。他自然而然就会倚重陆家。陆家是将门,有很大可能,会从她父亲手里分一杯羹去。 如果皇帝能够的话。 所以父亲会倒向太后,这个结果不用怀疑。即便现在还没有决定,最终也必然是这样。无论为了王妃与太后的情分,还是因为皇帝的猜忌。又因为有陆家分势,太后既然非用父亲不可,而对于父亲一家独大的担忧,也会相应地少很多。而且短期内,太后应该是能够压住皇帝的。 至于以后……嘉敏也盘算过,前世燕朝的四分五裂,与两宫不和有关,与她父亲权势膨胀有关,与皇帝刚愎有关,与台省用人有关,与六镇之乱有关,与萧南领兵南下有关。以她的身份,左右不了天下大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介匹夫,说什么天下有责。 换做是哥哥,没准行动会方便很多,没准还能够力挽狂澜。不过嘉敏并不想抱怨,抱怨能有什么用呢,哥哥小小年纪跟着父亲东奔西跑的时候,也并没有抱怨过,两个meimei能够安享太平。 只能是尽力而已,说到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