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中二圣 泰山封禅 (第2/2页)
正月初三日,高宗皇上及群臣走下泰山,到社首山祭祀地神。武后率领着众内外命妇等候在那里。 皇上初献毕,武后的近侍武壮带领着数十名宦官迅速拉上了帷帐。在这些五彩斑斓的帷帐的掩映下,武后带着内外命妇登上了方坛,举行了祭祀仪式。 女性参与封禅大典并主持祭祀仪式,这是亘古未有的奇事,武后的心中升腾起难以言喻的自豪之情。 高宗皇上为了纪念封禅大典的圆满成功,宣布大赦天下,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 连续数月的封禅大典结束后,高宗皇上和武后率领着百官和内外命妇回到了东都洛阳。 武后又开始了夙兴夜寐的理政生活。高宗皇上则一头扎进了魏国夫人的温柔乡里不肯出来。本来身体就不好的高宗皇上,在魏国夫人的刮骨钢刀下更加地弱不禁风。 武后为皇上的身体考虑,决定和魏国夫人谈谈。没想到盛宠之下的魏国夫人全然不把皇后放在眼里,桀骜不羁。甚至说出:“你现在身为皇后可以阻止皇上封我,终有一天你会拦阻不了的!”这样的话来。 武后听了这话,不由在心里打了个寒颤。“是啊,我一天天老去,而她却像花儿一样正在盛开!” 武后没有对魏国夫人的无理多加训斥。她反而柔声告诉她:“你一定怪我没有给你册封吧?等我和皇上商议一下再说。” 武后笑眯眯地走了,留下一头雾水的魏国夫人搞不清武后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可是很快她就高兴了起来,“我要被册封了!算你这个老妖婆识相!”
魏国夫人因为武后的许诺,又重新开始和武后亲热,她又成了她可亲的姨母。 在未立妃嫔之前,经武后提议,先给魏国夫人增加了俸银河膳食标准,并给她拨了四名侍女,其中就有武后的贴身侍女。 魏国夫人得意的不行,她以为武后是畏惧她的盛宠,却不知自己的死期已经近了。 武后仔细认真的考虑了魏国夫人的问题,要怎么除掉她呢?她想到了母亲前几日来说的家事。 武后的母亲杨氏是父亲的继室,武后父亲的前妻留下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在父亲去世后对继母杨氏及她的女儿极尽欺负羞辱之能事。 而作为堂兄弟的武惟良、武怀运,更是助纣为孽,每日里对孤儿寡母们白眼相加,恶心以对,巴不得赶她们出家门。 武后对这段记忆刻骨铭心,杨氏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记忆犹新。 后来武媚娘历经千辛万苦登上皇后的宝座,武后为了故去的父亲,为了武家一门的荣耀,她没有计较这些哥哥和堂兄的所作所为,给他们全部封了官。 继母杨氏设宴为这弟兄四人庆贺。 宴席上,杨氏看见四兄弟兴高采烈、趾高气昂的样子,想到当初他们对他们母女的苛刻,忍不住问道:“你们可还记得当初是怎么对待我们母女的?你们如今荣华富贵,心里可有什么想法?” 本以为这弟兄四人会羞惭不已,没想到这几只白眼狼根本不买账。武惟良道:“我们兄弟本就是功臣之后,本就应该登官籍。本想靠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得到擢升。没想到现在因皇后的缘故一步登天。虽有欣喜,可也夙夜忧惧。” 杨氏没想到这几个人不仅没有羞愧之意,就是对皇后的提携也没有什么感激之情。 话不投机,宴席不欢而散。 当晚杨氏就进了宫,把白天的事都告诉了武后。 武后也勃然大怒,“很好,既然你们要靠真才实学,我就不用提携你们了。” 第二天,武后就给高宗皇上写了奏疏,说武氏几兄弟都是外戚,不宜在朝中执掌权柄,请求将他们出为远洲刺史。 皇上对武后这种深明大义的行为极为赞赏,当即准奏。 于是,武惟良贬为始州刺史,武元庆贬为龙州刺史,武元爽贬为豪州刺史,武怀运则降为瀛州刺史。 武元庆到任后不久即病死,武元爽到任不久就坐罪流放振州而死。 剩下的武惟良、武怀运这才意识到他们如今是武后掌心的蚂蚁,权势滔天的武后如今对他们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们这几年在自己的任上忐忑度日,如今见杨氏的生日就要近了,将平生积蓄的黄金都拿出来,浇铸了一尊半尺多高的老寿星送给了杨氏。 杨氏到宫里把这件事告诉了武后。武后看到这两个堂兄弟还活得好好的,不由冷哼道:“他们来的正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