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废黜中宗 临朝称制 (第1/2页)
中宗即位之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 河南、河北诸州发生大水,黄河两岸的百姓流离失所,备受饥荒之苦。西京长安一带也雨涝成灾,平地积水四尺以上,庄稼几乎尽毁。 就在国内自然灾害连绵不断的时候,边境也不断生出战端。 西突厥阿史那东博率众造反,告急文书不断传至朝廷。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中宗,上任后没有想着去赈灾抚民,没有选派精兵强将去戍守边疆。反而一上任就忙着擢拔自己的亲信。 他先是册立原太子妃韦氏为皇后,紧接着就破格提拔韦后的父亲为豫州刺史。任命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而提拔韦弘敏的理由,仅因他与皇后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中宗见自己连连几个任命都畅通地得到执行,没几天,他忽然在殿上提出:任命韦氏父亲来朝廷任侍中。并且任命他奶妈的儿子为五品大员。 满朝文武都有些震惊,中书令裴炎终于挺身而出,极力谏阻。 中宗被公然反对后,勃然大怒:“朕乃天下之主,难道任命一个侍中还需要得到你们的同意吗?朕是天子,莫说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朕愿意,将皇位让给他坐也不是不可以的!” 群臣骇然,堂堂天子于朝堂之上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裴炎暗自摇头,皇上昏庸至此,还有何可说?裴炎默默退下,不再说话。 中宗大概以为自己的龙威震慑住了群臣,洋洋得意道:“朕乏了!”说着看了看御前太监。御前太监连忙唱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群臣哑口无言,对着这样的皇上,还有什么要奏的? 中宗立马起身离去。群臣也慢慢散去。“皇上怎么能这样胡言乱语?太没有分寸了!”出宫的路上,大臣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谈论今天皇上的失言。 裴炎却没有出宫,他直接去了后宫觐见武太后。刚到不久,中书侍郎刘祎之也匆匆赶来。 太后听完他们的奏报,震惊地说不出话来。李显游手好闲,满身纨绔气息,武太后是知道的。可是她没有想到他会混账成这般模样。 “大唐岂可交在这样的蠢货手中?”武太后阴郁道。 “太后圣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乘皇上初登大宝,羽翼未丰,及早处置尚可挽回败局。倘若时日长久,皇上的人马盘踞朝中,那时再想如何,只怕就要伤筋动骨了!”刘祎之接口道。 刘祎之乃“北门学士”之首,深受太后器重,因此说话直截了当,不假思索。 太后沉思道:“皇上登基没几天,此时就谈废立之事,朝臣们是否会sao动?” 裴炎道:“不会,皇上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伤透了众位臣僚的心,今天又说出如此悖逆之语,实在不是可以辅佐的明君!” 太后见大家把话说到此处,随即和他们商谈了废立过程中的各项事宜。 二月二十八日早朝,武太后把文武百官召至乾元殿。 中宗端坐在正北的龙椅上,仍被蒙在鼓中。 朝臣们看着大殿四周站立的御林军,心中都在打鼓,不知道一会儿要发生什么惊天的大事。 群臣们噤若寒蝉,中宗还在等他们上奏国事。 “太后驾到!”忽然听到司礼太监高声唱道。只见武太后领着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匆匆步入殿中。 中宗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听到裴炎对众位大臣宣读了太后诏令:“自即日起,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 事出突然,群臣咋舌,可是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想着皇上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大臣们对废立之事采取了默认。堂堂大殿之上,竟无一人为皇上说一句话。 面色苍白的中宗终于跳起来叫道:“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要废我?!” “你都要将皇位拱手相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滔天大罪吗?”太后出声质问。 “那只是朕的一句戏言!” “君无戏言!”武太后斥责道。 这时裴炎、刘祎之站到皇位边道:“请庐陵王离开御座!” 李显瘫坐在龙椅之上,对裴炎的话充耳不闻。 裴炎和刘祎之随即架起李显,将他交给了御林军。御林军便将李显押往后宫别苑中幽禁了起来,严密看管。 那位一步登天的国丈大人韦玄贞也被一纸诏书流放到了钦州海边。 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宗被废的第二天,武太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雍州刺史相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 睿宗其时已经二十有三,为人谦恭孝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