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上阳宫终老 (第1/2页)
上阳宫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所建,风景秀丽,气势雄伟。上元年间,高宗曾在此处理朝政。 诗人王建曾有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上阳宫的美,然而老病的女皇再也无心欣赏美景,每日只能躺卧在仙居殿中奄奄一息。 张昌宗、张易之被杀,上官婉儿被中宗封为昭容留下。女皇的身边再也没有一个得力的人。 虽然女皇的一应用度还是最高规格,可是没有了权力的女皇,如今也不过是个又老又病的垂死老妪。 不用再去理政的武曌终于有时间去回想自己的一生。闭眼回想自己的一生,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如今不过是曲终人散,到梦醒的时候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模样早已经模糊,女皇眼前常浮动的是高宗李治的模样。如果当初不是高宗皇帝将自己从感业寺中救出,自己应该也就是当一辈子尼姑了吧? 高宗皇帝身子虚弱,不能胜任繁重的朝政。自己殚精竭虑地为他谋划,替他理政,使大唐得以更加的繁荣昌盛。 是什么时候,自己有了称帝之心呢? 应该是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之后吧?女皇想到了病死的大儿子李弘和赐死的李贤。尤其是李贤,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李贤也不会被赐死。虎毒不食子啊!女皇陛下不由皱了皱眉头。 随即,女皇想到大唐在自己的治理下继续了唐朝了繁荣昌盛,她觉得很自豪,如果国家交给李贤,以他的才智和气度,应该很难做到女皇所做到的一切。 女皇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她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按说以她皇帝之尊,应该专门为她修建陵寝。可是他想到自己曾经那样严厉地对待李氏子孙,死在她手上的人不在少数。 她不敢冒死后被鞭尸的风险独自建陵。她早就打定主意,死后和高宗合葬。这也是她做皇帝的十五年来都没有为自己建陵的原因。 女皇气虚体弱,每日里多数都是躺在床上休息。身边伺候的人都是新面孔,一个体己的人都没有。虽然都是毕恭毕敬,可是女皇也懒得去支使他们。 这日醒来,女皇侧目看见一个婢女跪坐在一边打瞌睡。 “你是谁?”女皇缓缓问道。 婢女一个机灵醒了,忙跪直身子道:“奴婢可儿。” “朕要喝水!” “是,奴婢这就去倒。太上皇可想起来坐坐?” 女皇朝她伸出手去,可儿赶紧上前,轻轻扶起女皇,为女皇放好靠背,自己这才去倒水。 女皇看着她小心翼翼的用手背试过水温,这才把茶端给了女皇。 女皇喝了一口水温正好的茶水,心情难得的舒畅,“你是哪里人啊?” “奴婢并州文水人。” “哦?”女皇眼前浮现出文水的山山水水,离开家乡几十年,难得临终前还能看见家乡人。 “家里可好?” “好,家里很好!” “你在民间可曾听到百姓骂朕?” 可儿立刻磕头道:“没有人骂太上皇,大家都称颂太上皇的恩德。” “没有人骂我夺了李家的江山?” “太上皇,咱们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才不管是谁在当皇上呢!哪个皇上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就是好皇上!” 女皇笑了,这个奴婢说出的大白话可比朝臣们的歌功颂德朴实多了。可是女皇也知道,会有大批的人会在其身后大骂她。 因有这个小老乡的陪伴,女皇在最后的日子里还可以看见一丝丝的阳光。 她没有婉儿有才,也没有张氏兄弟的体贴,可是难得的是她还有一颗真心。可惜女皇如今已经没有能力给她什么了。 幽居在这上阳宫中,根本无法知道外界的任何消息,只有每过十日,中宗带着朝臣来觐见女皇。女皇知道,中宗能给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这日中宗来探视女皇,小心的询问将来的碑文由谁来写。女皇听后,静默了一番道:“还不到时候,到时候朕会给你旨意的。” 平时,女皇也就由可儿陪伴,女皇这日问可儿,“可儿,你说一个女人怎样就幸福了?” 可儿一愣,抱着脑袋想了半天道:“一个女人要是能嫁个可心的人,生几个小孩,平安养大了就是幸福吧?” 女皇笑了,“那朕是不是很不幸福?” 可儿吓得跪在地上磕头道:“太上皇乃弥勒菩萨转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不是我辈小民可以臆断的。太上皇赎罪!” 女皇看可儿吓白了脸,伸手让可儿起来道:“朕是菩萨,可是朕也是女人啊!” 女皇让可儿出去,自己慢慢躺下,闭上眼睛,眼前浮动的都是高宗皇上那和煦温暖的面庞。女皇知道:如果没有这个男人在背后一直支持她,她是做不到今天的一切的。 首先是高宗皇上不忘旧情,将女皇从感业寺中救出。随后又罕见的力排众议,立自己为后。高宗皇上临终前还留有遗诏,赐予了当时的武后临朝听政的权力。 想到这一切,女皇的眼角不由流下了眼泪,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呵护了自己的一生啊!幸好,如今已经还政于李家,自己死后可以坦然面对高宗皇上了,自己没有辜负他的嘱托。 在上阳宫的大部分时间,女皇都在仙居殿静养,每日体会着时间的流逝,感受着风雨冷暖。 至于皇宫中是怎样的景象,女皇一概不知,她已经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每日里除了喝药就是静养,偶尔出门晒晒太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