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704-2 (第2/2页)
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优先受偿。”这里头,总体上是“拟定动产集合抵押”,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普通动产集合抵押,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另一种是“特别动产集合抵押”,这是次要的部分。后面一种“特别动产集合抵押”,也可以归纳入“浮动抵押”之列。这么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概念,只能是说“各有千秋”,概念上应当值得继续斟酌一下。 2.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的拟定集合抵押财产确定由特别法确定有所区别 为什么要将宣告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放在前面确定,而将担保债权放在后面清算呢? 原因在于他们的受偿优先权不同。比较之下,担保债权比较普通债权是特种受偿优先权,比较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是普通受偿优先权。就其性质而言,破产企业所欠国家的税款是一个涉及公共利益的更大的问题,然而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更具有燃眉之急,如果因企业破产而让该企业逃避特种债务、让职工饿肚子和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1)关于职工工资 关于职工工资,1989年9月30日***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规定的六个部分:(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其中,职工工资,除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外,企业还包括浮动工资。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等五个方面。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特殊或者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岗位性津贴,年功性津贴。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嫁娶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中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一般的人会认为,既然企业行将破产,经济效益无从谈起,“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只是基本工资,不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国家并不赞同以上孤立的观点与做法,应当按照工资总额支付破产企业职工工资。破产企业的职工工资本来就很低,再低要低到什么程度呢?况且,很多企业是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如国家产业政策或者结构性调整、军转民企业调整、矿山资源枯竭调整及其他调整等等,不是由于企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况且,老牌国有企业几十年来已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了,政府保障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被撤销的企业,原因就更多了。如下级企业被上级企业兼并或者被其他企业兼并、中外合资、转产转业、减员增效等等,对于职工是没有什么责任可言的,更加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来补发工资。 另外,支付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的企业职工工资,还有一个最低工资保障线,不能低于这个本地区的保障线,否则是无效的。 (2)关于劳动保险费用 职工的劳动保险费用,又称称保险费用,包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保险费用。 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企业片面追求企业利润,不但不足额支付职工工资,而且也不负责职工和其他工人的劳动保险。这是一种违法乱纪行为,应当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等法律法规进行纠正。 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7项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必须规定“社会保险”的条款,企业不能以各种借口抵赖。劳动者应当依照劳动法第82条规定主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就已经非常被动了。 由于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拖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等现象不断发生,造成社会很多不安定因素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出,将宣告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放在最前面是完全合理的。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196条 相关名词: 〖拟定动产集合抵押权的确定〗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