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海盐 (第1/1页)
“令,张辽领五千兵,守北海郡城。” “令,太史慈领五千兵,守东莱郡城。” “令,许褚,武安国为司法校尉,分别领两千兵,维护北海国,东莱郡的治安。” “令,管宁身兼司建校尉,带领兵民,重建各乡,各县。” “令,邴原身兼司农校尉,带领兵民,耕耘土地。” “令,李儒为督军校尉,督建校尉,领一千兵,监管兵民农建。” “令,从琅邪调配耕牛,驴骡,农具和建筑劳力,补充到各乡县。” “令,士族参与建设者,可获得功勋,依照功勋多寡,封县令,乡令。” “令,汉庭在北海,东莱设置的盐铁官营,由陈平军接管。士族不可开私矿,煮私盐。” “令,山东半岛之地,除士族外,施行四政之法,待恢复元气,施行第五新政。” 陈平一口气,下了十道命令。 十道命令,包含兵事,治安,房建,耕种,士族的赏罚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五政。 十道命令,为重建山东半岛,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在陈平看来,做任何事,第一步至关重要。 陈平决定,带领一干亲卫,亲自上阵,游走与齐鲁大地。 人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陈平要看一看这片山川,这片土地,寻找生计。 从北海郡城西行,陈平游走的第一站,是曲阜的孔庙。 曲阜孔庙,兴建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孔子任鲁国国相,应治理有方,深受鲁国人爱戴。 鲁国人为了纪念孔子,在鲁国的曲阜,建造了孔庙。 陈平对孔融很是鄙视,但对孔融的先祖孔子,却敬重有加。 圣人孔子,影响力遍布海内海外,受众人尊敬。 为了更好的掌控齐鲁之地,陈平必须要拜见孔子。 孔子圣像前,陈平极度虔诚,三叩九拜。 “三纲定就历朝鉴,六艺修成众士讴。” “万世高山堪仰止,和谐儒教冠寰宇。” 在陈平眼中,传播学识,教人伦理的孔子,世世代代,都应该享此殊荣。 拜别孔子圣像后,陈平从曲阜出发,顺着着东方古道前行。 东方古道,亦称东方古驰道,是秦朝时期建造的。 这条古道顺黄河北岸东进,是连接北海,东莱的最重要路线。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道路,可运输,可经商,可传递情报,可传播文化。路,乃命脉也。 维护东方古驰道,还有道路旁的驿站,显得非常重要。 陈平调来兵民,守护各处驿站,维护道路。然后沿东方古驰道,一路东行。 过郡城,进乡县,出北海,入东莱。 五天时间,陈平见证了齐鲁大地的破败,亦看到了齐鲁人民的憨厚,勤劳。 勤劳,就会有收获,勤劳,就可以活命。 勤劳的齐鲁人民,让陈平对重建山东半岛,有了绝对的信心。 在农田外,陈平看着耕作的百姓,郑重的下达军令。 “今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包括陈某在内,都不可毁坏农田。” “违令者,定斩不赦,绝不姑息。” 陈平下发的第十一条严令,在探马的传达下,下发到各乡县,更传到琅邪,广陵和临淮。 缺粮的窘境,还有辛苦耕作的百姓,让陈平终于意识到,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下达完军令后,陈平与田间百姓拜别,踏上了游走的最后一站,盐官营。 盐官营,设在大海边,是生产海盐的官办场所。 盐官营主要负责五项工作,分别为,民制盐,官收盐,官运盐,官销盐,还有最重要的,打击私盐。 盐官营,是陈平重点查看的对象。因为盐,太重要了。 从古至今,盐必不可缺。人要生活,就离不开盐。 在战乱期间,盐可以成为流通的货币,任何与盐有关的物品,都要上盐税。 在陈平心中,盐的重要性,不亚于农耕。 土地盐铁为公,四政的第四条,明确的阐述了盐的重要性。 陈平十分在乎盐,亲自将贩盐的职责,揽了下来。 贩盐,陈平是有渠道的。 陈平可与糜家进行海盐经商,亦可凭借自身名望,与袁绍,袁术进行海盐贸易。 在陈平眼中,只要有盐,就能贩卖出去,就能换回钱粮。 想到了盐,陈平马不停蹄,直至海边,欲要查看盐官营。 “呼呼呼。” 大风起兮云飞扬。海风凶猛,海浪凶悍。 陈平驻马而立,看着海边忙碌的百姓,眉头紧皱。 顺着陈平的目光,海滩之上,一众百姓在不停的挖着泥沙。 快要涨潮了,天亦要下雨,为何这些人如此忙碌。 为了解惑,陈平唤来当地百姓,进行盘问。
百姓一言。 “生于海边,女不能养蚕织布,男不能耕地种田。为了活命,只有制盐与捕鱼。” “捕鱼,何其难也。大海凶猛,小船经不住浪涛,只有在海边寻些吃食。” “制盐,何其苦也。天地变化无常,阴晴不定,制盐,需要上天的施舍。” 百姓的悲苦生活,让陈平唏嘘不已。但与此同时,陈平再次不解。 陈平不解的是,为何制盐,需要上天的施舍。 百姓二言。 “民制盐,古法分成三步。” “其一,在海滩旁挖盐池,将涨潮时的海水收入盐池中,经过晾晒,形成卤水。 “其二,卤水经过反复的风吹。日晒,蒸发结晶,形成海盐。” “其三,将盐池中的海盐取出,去除泥沙,成为可食用的盐。” “众人忙碌,是赶在涨潮之前挖盐池,得卤水。” 古老的制盐法,让陈平终于知晓了原因。但陈平的心头依然不解。 陈平不理解,煮盐法,较之古老的制盐法,更容易制出海盐,为何还用古法制盐呢。 百姓三言。 “海水少了,煮不出盐。海水多了,柴火消耗巨大。煮出的盐,还不够柴钱,得不偿失。” “煮盐太过费钱,富贵人家才会煮盐,吾等百姓制盐,皆用古法。” 百姓的这番言论,深深的打击到了陈平。 陈平终于意识到,东汉末制盐,并不是那么容易,和想象的海水煮盐,完全不同。 古法制盐,需要老天施舍,产盐量少。 海水煮盐,不受天气影响,产盐稳定,但耗费巨大。 陈平现在思考的是,如何改良制盐方法,减少损耗,快速制得海盐。 陈平不会制盐,但依靠前世记忆,陈平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少量海水不一定能煮出盐,定是海水中的盐份少了。浓缩的海水,定会煮出盐来。 百姓挖盐池,得卤水,这卤水,就是浓缩的海水。 用少量的柴火煮卤水,应该会出盐。 想通之后,陈平决定试上一试。 如新的方法可快速制盐,那钱粮之事可后顾无忧。重新建设山东半岛,亦可随意施为。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meinvlu1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