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229 清照莺鸽【二章】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9 清照莺鸽【二章】9 (第2/2页)

们夫人在家里、在东京都养过这种鸽鸟,长的可好了还带来过老爷的书信,特别的聪明。”

    “白羽信使千里传情,易安居士好雅兴。”雷三郎转移话题赞赏道。

    李清照精致的面孔似乎略略有些红晕,略有略无得几分羞涩使她明显带有了一些平和亲近的感觉。

    以往在东京也见过易安居士几次,只是那都是各种人物众多的场合,她似乎都是在各种面具的包裹之中,似虚似幻。如今这寥寥数人,山明水秀之中显得自然许多,似乎更像个邻家大姐。

    也正是只有在这个时候,雷三郎才梳理了一些对这位历史上堪称第一的才女的一些了解。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仕宦家庭,其父李格非“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王氏也善于写文章。李清照受家庭熏陶,在闺中即有文名。18岁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艺术情趣,婚后夫妇感情融洽。

    然而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之外,朝廷内的争斗直接影响了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的生活。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相,赵挺之依附蔡京,借新法排挤元祜旧党。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受牵连被免官。李清照虽为这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但却不甘默默忍受。性格刚正不阿的她曾上书赵挺之为父求情,当然正直并不能代表效果,最终并没有达到救父结果,这也使她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残酷。

    其后赵明诚出仕,但他们对仕途显然兴趣不大,而是节衣缩食,将精力放在金石古籍的研究上,收集了丰富的金石书画。在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失利,不久病死。李清照夫妇返回青州故居,过了约十年的隐居生活,在这期间李清照写了大量诗歌,易安居士美名开始传扬甚高名声。

    直至宣和年,赵明诚奉招东京候补官员,两人才有机会再入东京并开始真正以诗词扬名天下。

    易安居士李清照善于用不同的文体表现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性情、感情、情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和文学主张。其中,在词方面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卓著。

    总的来说在这之前她的生活一直较为幸福,此时她的词大多以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后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丈夫的偶尔出游造成的离愁别恨,对季节风物变迁的感慨又为她的词渗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有评论说她的词一方面吸取唐五代词的精华,同时又力图有所突破,初步显露出她词作的独特风格。在造意遣词上,她都有独创,在闺词领域内开拓了新境界,提高了词格,扩展了题材。她文笔优美,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词,因而使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她善于度寻常语入音律,使词的音律与语言和谐统一。在构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蕴藉,又有适时的高放,词风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复,意境优美动人。

    李易安的词在总体上,惯于熔炼极其平常的语言,描写平常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在技巧上,无论是小令还是慢词,都达到了珠圆玉润的程度。同时节律抑扬顿挫、清朗悦耳。在素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中,抒写词人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构成了诗词不同凡响的魅力。

    她感悟力的纤敏丰富,敢于表达她对于政治、民族、国家的看法,和关心国事、不让须眉的精神气魄。可以说,她的词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骨力,并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刚烈、大胆的体现,诗只是更明确地抒写了词人性情的这一面。

    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对朝廷政策、天下苍生的关怀,对政局的预见,都有自·己的怀抱和主张。如《浯溪中兴颂碑诗和张文潜韵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乱,托古讽今,突破张文潜诗的思想,对北宋末期政治的腐败、最高统治者的荒yin昏聩,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这种时代的一介女流,李清照的见识、胆识和具有的强烈的进取心,实在令人钦佩。

    现在是宣和二年,赵明诚终于出仕莱州太守,虽然这次在石埠驿站表现得狼狈软弱,但总算也有了出头之日,回家探亲的李清照应该也是接到了消息准备同往任所的。此时李清照应该已是三十四五岁的年龄了,不过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融洽的家庭使她保养得相当好,气质清纯、高雅略略附带有那种聪明优越感的自负。

    这样有才华、有抱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的奇女子,跟她谈论诗词那比班门弄斧还更有丢脸的危险。

    不过现在既然谈到了鸽子,那对信鸽、天讯信鸽网络、天讯庖厨做过了全面规划和总结的雷三郎可来了精神。

    也许在这方面他们华盛天道的高品质信鸽,正有可能将他们和这位李易安真正联系在一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