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姐妹_第46章 曾经那个叫二丫的小姑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曾经那个叫二丫的小姑娘 (第1/2页)

    水湾县城这如梦似幻的美丽夜色,在一江五颜六色流水的映衬下,在释基的心头摇荡。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这里的主人中有一个副书记叫袁润,当年也就是为了她和阮铁英被学校开除,被迫离开故土。她就是那个叫二丫的小姑娘啊!无数的过往闪现在释基的脑海里,又伴随着无数的问题冲撞着他的心。这次来和袁润的相见是好运的开始,还是有更多的困惑在等待着?他无法预测,甚至失去了正常的理性判断。他的思维陷入到混乱之中,在往事和现实的交织中无力自拔。

    这一弯江水还会流向何方呢?

    新疆归来的释基,没把骆红死在新疆的实情,告诉给父母。父母看到释基从新疆回来后,真是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剃了个光头,让老两口预感到出了大事,暗自垂泪。老两口在释基面前大气都不敢出,怕刺激了儿子。他们感觉儿子再加上一点劲,就可能出家去当和尚。他们想不明白没去新疆前,儿子像天天都吸了毒,亢奋得坐立不安,总想找点事干。一和骆红纠缠在一起,一头牛都拉不回来。可去了趟新疆,回来剃了光头不说,还不说话了,两眼睁着时发直,有总想闭着。直到释基的头发长出来点,老两口才试探着求释基别再跟骆红来往。劝他说,女朋友也不是没有,有些还不断的讨好他们,不就是为了感动你。劝他,找个人结婚,别再惹出是非,安定下来。人一辈子,不就是两个人知热知冷,相守在一起吗?还什么学识啊,那些也不能当饭吃。

    释基感悟到真的很对不起父母。本来大学毕业后,让父母到京城来,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可到头来,十多年过去,感觉他们还没有在老家过得好。致使他们从到京城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有几个找上门的亲戚,看到他们还是辛苦如初,也没有再登过家门。外出打拼最常出现的后果就是灵魂深处更孤独。也可以反过来说,孤独的灵魂常常流浪在他乡。

    释基说:“爸,妈,骆红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您一万个放心,她不会再来找我了,我也不会再去找她。我看看以后能做点实际的就定下心来好好做。按您说的,找个人结婚,生个孩子,也让你们没白养育我一场。让你们有孙子陪伴,快快乐乐安度晚年。”

    释基静下来时,就来父母的小饭店里坐坐,帮他们收拾一下卫生,思考着做点什么,也别让父母再这样辛苦了。可他一个以知识吃饭的人,做生意还真不是内行,连入门之路都找不着。他认识了一帮他眼里根本不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后,结果忧伤刚刚平息点,又让艺术家们给传染上了,nongnong的化解不开,便以酒浇愁起来。

    一天晚上,释基的母亲给释基说:“小江,下午来了,说是这两年他去南方管理一个项目很忙,一直没回来。刚回来就过来看看。这些东西都是他带的。还说刚回来事情多,等闲下来,再找你。到时请我们也去,说是去京都大饭店吃饭。还拿来五万块钱,你看看都在这个包里。现在年轻人胆子也大,拿这么多钱出门,要是我们能怕得不行。”

    释基说:“好。钱是我帮他们联系个生意,他们感谢给的吧。你们放着吧。”

    母亲说:“我们放着干啥,你近来也没做多大的事,你拿着花吧。生意的事别着急,慢慢来,人就是命运,谁也不能保证哪天会火起来!对了,他还交给我一封信,说一定要交给你。”

    母亲像个地下交通联络员,从冰箱顶盖上一盆假花底下抽出信封交给释基,又补充说:“看样子,挺重要的!”

    释基看了看信封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说:“哦,可能是朋友转来的吧,是稿件吧。”

    释基收好信,陪父母一起向家里走。母亲拎着钱,父亲在最后。父亲不时地东张西望,像是做贼似的。

    释基家的房子是个旧楼,两室一厅。他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时,报社给他提供了一间宿舍。第二年,遇到了机关房改,宿舍楼卖给了人家做了宾馆。单位补给释基些钱,又加上父母的全部积蓄,就买了这个房子。好在父母开个小店,辛苦着把当时买房子钱不够,又借的钱,几年后也还上了。

    回到家,释基拿出二万块钱说:“这个我近来还真得用,那些你们留着,以前也没存住钱,以后就慢慢存点,你们也没有工作,也没有社保,要留着以后用吧。”

    释基回到房间,关上门打开信封,展开是一张全白的纸张。一面没有任何墨印的线条方框和文字,只有手写的几行字,看似秀丽,又有几分刚劲含在其间。

    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