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人生不由已 (第1/2页)
陈长工在刘大师坐着小车还带着一个女人来看他的这晚,激动和惶恐不安使他又是不能入睡,他想:是不是这里真有妖气,让本来一个来自于遥远他乡的穷小子,身居深山还能迎来大师的光顾,又是介绍对象,又是给领导推荐,还说前途无量,能提干,做人上人。这不都是像梦一样吗? 陈长工已经成人,赶上应征入伍季节,他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参加了部队的体检。他的爹娘怎么也不会想到:杀了一头猪把儿子送进了部队,却做起了个猪倌。 陈长工十九岁的秋天,他爹娘,求人给儿子算了一卦,看看儿子能不能当上兵。陈长工的爹,在那个秋天过六十岁的大寿。他六个儿子,最小的十七了,但只有一个儿媳妇。看起来一大家子人也很热闹,可老两口总是高兴不起来。生日这天,陈长工的爹多喝了几杯酒,竟老泪纵横,让老伴心酸得背着孩子们不停地抹泪。生日过去了多少天,老两口的心情也没调整过来,总觉得象是失去了什么,这一辈子下来,也没遇到几件开心的事,又到了政府招兵的季节,老两口就想破费点钱财,把五儿子送出去,找个吃饭的地方,也算少了一件心事。 这晚,陈长工的娘用手巾兜了十几个鸡蛋,陈长工的爹紧抓着一盒纸烟,紧跟着老伴,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了一个会算八字的人家。 算卦人在煤油灯下,一番掐指,说:“孩子今年能当上,但得破点财。”这里每年都有招兵的,上面的几个儿子都应试过,都没走了。新社会当兵不像旧社会有抓壮丁这一说,不去也得去。新社会农村孩子当兵是跳出农村的一个门路,有可能提了干,留在了部队。多年以后转业也就能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工厂矿山,转变了户口,成了城里人。 算卦人就给他们分析了一下当年当兵的形势:谁谁谁家的儿子准备去当兵,谁谁家有什么后门,谁家有靠山,无门无路就只有破费点钱财,试一试了。 陈家杀了一头猪,给乡干部大队干部送了一遍,送给乡武装部部长最多。 陈长工在新兵连里,没少受罪,每天晚上看到别人给家写信,他也写。本来小学没毕业,认字不多,也不能把心里的委屈表达出来。他总是在泪水打湿的信纸上写着:吃的好,穿的好,还有猪rou吃。每当爹妈看到儿子说在部队天天吃猪rou就心里美滋滋的,老二口每晚吹了灯还讨论:一头猪没白送,儿子在部队吃一年也就吃回来了。 陈长工体力很不错,就是对器械不行,气得教员让他吊在单杠上,让一个战士拉着他的腿,每次都吊一小时。他敢放手,就得大头朝下摔下来。他对枪也没感觉,能五枪全打飞,靶子完好无损。教枪的教官真对他没客气,一阵无章法地乱打,把陈长工打得头晕脑胀,泪水涟涟。教官说:“就你这样,只能去喂猪。”果不然,陈长工下了部队就分去先是当个炊事员,等猪圈小猪弄齐备就去喂猪了。有时候领导比专业的算卦人算得还准,这个还真不能不服气。 新兵连培训结束的时候,一个部队领导来电话要个喂猪的兵,陈长工作为第一人选,也是唯一人选,推荐了上去。陈长工在教官放下电话时,颤巍巍地敲开了门,送来一壶五斤装的香油。香油三个月来一直放在包里,没拿出来,但还是让班长闻到了。陈长工死活都不知道班长为什么在连队里一有重活,出工的都是他。有一次班长看着一脸汗一身灰的陈长工,心里酸了起来,他拍着李长工的后背说:“在部队就要能吃苦才能有出息。”陈长工对这句话记忆深刻。教官看着李长工把香油放在桌子上,不说话。陈长工的话带有口音,声音又低,但连长还是听清楚了,意思是这油是母亲偷偷摸摸种的芝麻,榨出来的。那年月,还不允许种经济作物。 陈长工出生时,是他爹接生的。李长生上面四个哥哥。快要生他大哥的那晚,他爹用架子车拉着他娘往十里外的医院赶。走到半路,他娘叫喊得特别惨烈,他爹停下来,他娘说出来了。他爹一看,孩子已经露出了半个脑袋。他爹读过几天书,又听有人说起过女人生孩子的事,有过思想上的准备。那个年代的农村的孩子出生都是接生婆接生。接生婆也没经过正规培训,都是在实战中摸索出的经验。陈长工的大哥成了他爹第一个实践品,还算成功,没出什么毛病。 陈长工的爹硬是学着把孩子接生了出来,不会也没办法,前不着村后不见店,路上也没个人影。孩子接下来后,他爹想就没必要去医院,但他还不会剪脐带,再说也没有工具。他就让他娘抱着孩子,拉着车向家里赶。到家叫来几个妇女,这个一句那个一句,争论着把脐带剪断了。 陈长工的娘用布把头一包,坐在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