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歇斯底里般的反抗 (第2/4页)
月的意外,说不定谭浩现在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伤心欲绝。上个月,谭浩的一个叔叔来到了谭浩家里逼谭浩他们交出祖宅,他的那个叔叔以祖宅是祖上传下来的自己和哥哥都是宅子的主人为由想要逼迫谭浩他们把宅子让出来。其实还是谭浩的那个叔叔在外面赌了钱结果欠了人家赌坊很多赌债没法还,所以谭浩的那个叔叔便想到了这个方法,虽然对方也知道这样做不道德,毕竟这个房子是谭浩他们孤儿寡母仅剩的东西了而且在大明家产一般也都是长子继承的,但是如果弄不到手祖宅自己就要倒霉,本着别人倒霉自己不倒霉的原则谭浩的那个叔叔便昧着良心来逼迫谭浩他们把祖宅交给自己。 第一次由于有谭浩在所以他的那个叔叔便没得逞,但是第二天趁着谭浩在悦来酒楼工作的时候他的那个叔叔便又来了,并且还找来了两个帮手。他们到了谭浩家里之后二话不说便开始往外面搬东西,谭浩的母亲便是在那个时候再次被气得顺不过来气直接晕倒了。这下子谭浩的那个叔叔知道自己闯了祸了便赶紧躲起来了,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而谭浩的母亲则在邻居们请回来的郎中看了看之后倒是醒过来了,但是这一气之下病情却更加恶化了。 这一个月来为了保住自己母亲的命,谭浩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银子了,而母亲的药还只剩下了两天的了,两天之后如果自己还不买药的话自己母亲的药便要停了。这也是谭浩为何今天在得知自己要被奖励一千两之后为那么高兴,因为已经没有了积蓄了他迫切的需要着一千两来为自己母亲看病,这也是为什么他宁愿挨打、宁愿舍弃尊严也不将这一千两交出来的原因了。 但是现在他什么都没了,没了那一千两银子,他便没办法继续为母亲看病,自己的仅剩的亲人和自己的理想都将随着这一千两而离自己远去。 谭浩在这一刻心死了。 小人物很少反抗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反抗,只不过生活的重担压的他们已经把所有反抗的勇气全都压在了心里而已。但是当有一天他们心死了,那么在他们心死的那一刻,一直以来自己当做压制自己那反抗的勇气的借口也就再也不存才了。这一刻,小人物也将反抗,并且还是歇斯底里的反抗,是能够震惊所有人的反抗。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再也流不下来眼泪的谭浩哆嗦着站起身来慢慢的走了,寒冷的月光衬托着他落寞的背影。 ﹋﹋ “咯吱”,厚厚的门板被推开了。 “是小浩吗?”很快里面传来一声憔悴的声音,紧着着便是几声连续的咳凑。“咳咳咳”“”咳咳咳 “母亲是我回来了。”谭浩应答一声便赶紧进了屋里,走进去曾经挂满了装饰的墙壁现在已经一无所有,墙面上的几只壁虎在爬来爬去而在墙角几张蜘蛛网被从门口吹进来的风吹得想要破碎。 屋子里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熬药的火架子。桌子上摆放着一盏油灯,几个吃饭用的碗具。两张床一张空着,而另一张上面躺着一个面容憔悴、几乎已经满头白发的女人,她便是谭浩的母亲,还不到四十岁。 悄悄的走到母亲的床前谭浩为母亲遮好了被子。 “小浩,你的脸上怎么了?”接着微弱的灯光谭浩的母亲看到了谭浩脸上的不正常。 “没事,母亲,外面天黑,回来的时候摔了一跤。”谭浩说了谎。 “哦,那你以后回来的时候小心一点。”母亲却露出了更多的担心。 替母亲遮好被子之后谭浩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床边,“兹拉”从床地上谭浩抽出了一个大木箱,从枕头下面拿出来一把钥匙“磕碰”一下,谭浩打开了木箱。 “小浩,你又在摆弄你的那些东西了。”这个时候母亲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谭浩猛地一惊看到母亲还在床上躺着之后说道:“母亲,我就是再看一下。” 说完,谭浩便开始小声的捣鼓了起来。 ﹋﹋ 东宫府里,朱厚照今天格外高兴,原因就是他今天刚刚送走了安化王朱寘鐇。安化王身份不同于一般人,作为藩王自然得享受点特殊待遇了,要是一般的人造反那押解到京师之后首先得受尽酷刑,之后用不了多久便会被直接要么砍头要么凌迟。但是安化王到了京师之后可是活得好好的,虽然被押解到了天牢了,但是每一天不但不用上刑,并且还是被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便是藩王的不同了,即便人家造反了人家也是藩王,那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从安化王被抓住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但是安化王的处置决定却一直没有下来。在商讨处置安化王的时候大臣们产生了分歧。大部分的大臣还是决定依照旧制把安化王送到凤阳圈养起来。 在明朝自从成祖朱棣之后对待那些谋反的或者犯了大错的藩王的处置办法一般都是送到凤阳圈养起来。也就是到了那里之后给你的院子把你关到里面不允许出来,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也算是只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但是也给了那些犯了大错的藩王们一条活路。 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到了凤阳既算是让他们落叶归根了,也算是让他们在那里看守祖陵吧。 自从成祖朱棣之后处置谋反的藩王一般都是这样的,但是这一次到了安化王身上的时候产生了分歧。虽然大部分人仍然要求把安化王圈养在凤阳防止他再次谋反就行了。但是朝中却有一批人认为应该杀了安化王以警告天下众藩王。 历史上历朝历代这个藩王造反都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不同的是处置方法。明朝一般都是把谋反的藩王们圈养起来。但是这在最初还行,但是时间长了便有点起不到警示其他藩王的作用了,藩王们最怕的还是死,所以只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不杀了他们便会让一下藩王产生侥幸的心里。毕竟造反最坏的结果就是被限制自由反正又死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藩王作乱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所以主张处死安化王的拿一下大臣们便打算处死安化王以给天下的藩王们一个警告,让他们老实点。 并且此次安化王造反还与其他藩王人不同的便是他竟然勾结了外族,这在一些大臣们看来是不可饶恕的,幸亏此次鞑靼战败了但是万一此次败的是大明呢,那到时候实力大损的大明靠什么来抵挡鞑靼的兵锋,到时候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呢。 早这些大臣看来安化王着实可恨,所以他们便一再要求直接杀了安化王。 就这样,主张依照祖制把安化王圈养起来的和主张杀了安化王的大臣们便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相让。 最后这件事闹到了孝宗那里,可惜孝宗已经不管事了,大手一挥让大臣们都来到了朱厚照这里。朱厚照一看,好吧,我成了最后的裁判者了。 最开始朱厚照也犯难,因为依照祖制的话的确是行,但是对天下的藩王门起不到警示作用,但是如果杀了他的话也不好,一方面有违祖制,另一方面这样也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历朝历代,为了皇位兄弟之间相残、父母之间相杀的事情时常发生,特别是汉朝和唐朝。在汉朝前期发生了好几次大规模的藩王作乱,最后虽然叛乱都平定了但是对兄弟之间相残却死了不少人。后来到了汉武帝时候汉武帝更是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前期的皇帝们没有给后面的后代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结果往后汉朝藩王之间、皇子之间的争斗的越来越残酷,失败者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