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_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百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百问 (第1/3页)

    第一四十九章一问

    但不是马上就离开灵州的。还有许多事要做,州之地交接。就是九州之鼎,也不能这样运回长安,且不说没有本事,就是有本事,鼎基镶嵌着许多宝石,上磕一下碰一下,会掉下来。

    当时设计是就料制器,少了一块相关的宝石,很难用其他的宝石填充上去,能填充上去,也不能保持原来图型的美观。

    所以组合以后,看有没有失误或者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后,还得重新拆下来,到长安后再次组拼。

    同时还剩下许多材料,这一次花费前后共计达到了一千多万缗钱,还剩下许多材料,这些材料十分昂贵。王画将它处理,减少一些损失。另外还有各位工匠,有的工匠要遣送离开。还有的工匠必须留下来,到长安城后重新组装鼎器。

    他离开了灵州,但各个作坊留下了大量的股份,因此卖给一些大家族,还留下一些暗股分红。

    这也是王画真正不满意的地方。唐朝一个缺点,就是各大家族把持着多的资源,可是王画非但没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反而在他手,使各大家族继续壮大。唯一让他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利用这种优势,开始祸害海外的土著人。

    王画借着这时间,写了一篇章,印刷了若干份,然后送到国监以及长安各大闹市口张贴。

    章开篇就说道:吾自幼喜猎书,无有大慧,唯记忆尚好也。幼时不知,然年长后,观圣人诸之言,多有自相矛盾之处,吾不解也。今张贴此,实乃余心疑窦之处,望天下诸儒大贤,教吾乎。

    我不明白了,所以向天下的各大能本事的人请教一下。很谦虚的语气。

    然后将他的疑问一一罗列。

    第一个问题就是里面说道,既明然哲,以保其身。里面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可是里面却说道,士见危授命。君以杀身求仁,无求生以害仁。

    诗易可不是经,乃是正规的经义,科考必修科目,所以不能否认它的话。里面却说道,夫以食死者,欲禁天下食,悖矣。有以乘舟者死,欲禁天下舟,悖矣。有以固兵丧其国者,欲偃不在天下之兵,悖矣。

    管对吕氏春秋,半斤八两。但管说,现实使人疑惑,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想以预知未来,多看看历史。以史为鉴嘛。可是吕氏春秋里面却说道,不能因为有人吃东西噎死了就禁止天下人吃饭,不能因为乘船不心淹死了,就禁天下人乘船,不能因为作战失败亡国,就取消天下军队。

    第个问题是孔说的,恶讦恶以为直。但国著名大臣曹羲却说道,夫世人所谓掩恶扬善,君之大义;保明同jianian者,朋友雷同,败必从焉。

    孔说敢谒别人缺点是对的。但曹羲却说掩人之短,扬人之长是君应当做的事。虽然曹羲不如孔,可是他也是一个有问的人,曾经主修过。为什么不注意到孔夫说的这一句话。

    不及,可在现在的人间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张良的师父黄石公说,务地广必荒,务德广必强,保护好自己的东西,能使人安份守己,贪人者残。这一句话让司马光很是赞同,也就是守成保守。

    但著名军事家司马错却说道,欲富国必广其地,欲富兵务富其人,欲王者必务其德。除了道德两个观点一致外,其他观点皆对立。

    说心苟无暇,何恤乎无家?说礼义不僭,何恤乎人言?也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可是有一句著名的古语又说,积毁销金,积谗磨骨,众羽溺舟,群轻拆轴。况且还有一个人成虎活生生的例。就是你没有做亏心事,人反复的攻击诬陷,还得要倒霉。

    看到王画写到这里,沐孜李与李持盈皆是无语。

    孔说君不器,圣人智周万物。对这句话王画很不赞同的,不相信让孔制器,他不如工匠,让他务农,他不如农民,让他作战,他甚至不如刘统。但王画没有反驳,通篇章他皆没有评议,只是将这些圣人大贤的言论摘出来,让他们以之矛对之盾。

    所以下面又说到,列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载形,圣职教化。

    虽然列多是虚乌有之事,可对这句话王画却十分赞同的。可他也没有说对,而是让这句话与孔夫的圣人智周万物相针相对。

    孔说君坦荡荡,人常戚戚。可他又说,晋重耳之霸心也,生于曹卫;越句践之有霸心也,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覆身而尝逸者,则志不广。既然坦荡荡了,又何必要有野心,“思远志广”?

    唐且说专诸怀里藏着刀刺杀吴王僚,天下人皆称赞他勇敢。西施穿着粗布衣裙,天下人依然称赞西施的美丽。可是慎又说道:“毛嫱西施,都是天下最美丽的女,但让她们穿上兽皮衣服,人们都会被她们吓走。可让她们穿上麻衣服,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欣赏。由此可见,美丽要由好衣服来衬托的,美女不穿漂亮的衣服也会姿色大减。”

    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可都夸大了一点。

    可是将这两句对立,又很让人无语。

    项梁说,先起者制服于人,后起者受制于人。兵书上也说,先人有夺志之心。也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秧。

    但周朝史官却说,无始祸,始祸者死,不为祸始,不为福先。不要做带头闯祸与享福的人。孔也说做人要庸。

    慎说有德才的人屈从无德才的人,是因为权利,后者地位尊贵。所以唐尧是平民姓时,连他的邻居都指挥不动,可是他做了帝王,就能做到令行禁止。可见贤德不服人,权势却能使人屈服。

    但贾谊却说,自古至今,与民结仇者,必然灭亡,而最后胜利者却是姓。所以夏桀自称天父,商纣自称天王,老姓依然责骂。可见权势不一定是最尊贵的,名号也不是最光荣的。

    辕固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执,黄生说,成汤与武王是通过杀害怕夏桀与商纣继位的。辕固说不对,桀纣荒yin无道,才使民心归顺汤武。这是不得己称王,是天命称王。但黄生却说道,再破旧的帽也是戴在头上的,再新的鞋不可能取代帽的位置,穿在头上,而是在脚底下的。桀纣虽然无道,可始终是国君,以臣谋君,不是谋杀是什么呢?

    姜牙说,惩罚严明,人会畏惧,畏惧就会害怕。奖赏分明,就会诱人的贪心,贪心不足就会怨恨。所以君王治理天下,不能让臣民看到他的喜好。不能说不对,无论那一国开国立朝,诸位功臣都争过功劳。

    却说,明罚则人震慑,赏无才是不领恩的真正原因。因此,诸葛亮也说,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蜀国于是大治。

    说,人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行也。故人君好勇国家多难,人君好色,国家昏乱。然而秦王却说道,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以远思虚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前者要求姓不要跟着人君跑,后者则是要求人君主动做出表率。

    孔说,不患无为,患己无立。等到他困于蔡陈之时,生见他说道:“以前总是听先生说,积善者天报以福。今天先生积义怀仁久矣,为什么落到这个田地?”

    于是孔又说道:“,我来告诉你,你以为善人必有善报吗?那么伯夷与叔齐就不会饿死阳山。你以为智慧的人一定会被人相信吗?那么比干都不会被人挖出心来剖心验证。你认为忠臣一定有好下场吗?那么夏桀的忠臣龙逢就不会被斩示众。你以为忠告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