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_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百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百问 (第2/3页)

定会有人听吗?那么伍胥就不会被夫差杀害了。识渊博又有深谋远虑的君,因没有机遇被终生埋没的人多了,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零零总总的一个问题,达到七千多言。

    全部用圣人之言或者贤者之言,针锋相对,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话对自己的话。

    一个个刁钻之。

    王画不是宋宗元,与赵蕤,现在他声震天下,可以说天下间也只有李旦父、平公主与他,这四个人最为显目。

    这篇章到达长安,立即被传颂。

    但这也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比如用孔贬低列,维护孔,可不能用孔贬低孔本人,于是一些大儒想办法替这些自相矛盾的问题释疑,但这些矛盾对立了,无论他们怎么释疑,都无法使人相信。大多数读书人则是一脸的茫然。

    王画这样做,都不是贬低各位诸家,而是有意将这些矛盾放大起来,让大家看到,即使是诸贤也有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

    连诸贤的话都未必是真理,他写在丝缂上的话,也能怀疑,但就不好用诸贤的话来怦击王画。

    月底,王画终于离开灵州。

    来的时候困难,去的时候容易。

    说到底还是汉白玉庞大了。

    虽然现在汉白玉一个个雕刻成型,更不能有半点闪失,可没有任何山道了。沿着黄河而下,再从渭水进入长安,到壶口的地方,重新跑旱船。也就是从河水上上岸,到下游水势平坦的地区再下河。

    这个更好办,还是由木筏,不然巨大的重量,有可能在渭水与黄河上游,就开始搁浅。

    宽大的木筏下面安着一个个轮,直接从作坊里面将鼎基装上木筏,也就是各个大木料组成了浮船上。然后拓宽道,黄沙铺道,用马拉、人推的方式,在河口将坡放得很平缓,直接将木筏推到河。

    遇到陡峭的河流后,也是用这种方法上岸,然后再下水。

    再加上顺流而下,因此很快,在四月十八,这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长安。

    李旦带领武群臣出城迎接。

    无论王画与朝廷有什么过节,或者他藐视朝廷,但现在王画将西北全部交了出来。虽然移走了许多姓,但留下的是一个富裕的西北,一个欣欣向荣的西北,再加上他在诛杀诸韦的功绩,对王画也没有什么恨意。

    而且九州之鼎的象征意义格外隆重。

    因此,李旦父、平公主,以及诸位宰相,武大臣,凡是长安城入的臣,全部来到渭水前。除了他们,更远处,有许多姓,在远远围观。

    但让他们十分失望,巨大的木筏上皆蒙着黄色绸布,看不到任何一件东西。

    王画与各位寒喧了几句,语气很冷淡,包括对李旦在内。倒是李持盈十分地欢喜,与她父亲以及李隆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王画挥了一下手,船队继续前进,这是顺着永安渠,直接入城的。在去年秋后水势低落时,王画授意,让李旦将永安渠拓宽,因此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城。到了敦义坊,再次拉上岸来。

    围观的人很多,可是依然还是没有一个人见到鼎器的真面目。

    敦义坊接近城南的安化门,地广人稀,因为占地,所以王画选择这里,不会扰民。但让李旦改成了九鼎坊。

    虽然王画其他的没有说,李旦很慎重,将一坊姓腾了出来,间修了一个高大的建筑,门口是一个花岗岩铺就的广场,两边有许多半人半马巨大的石雕,再住旁边,还有许多寺塔庙宇。气氛很庄重。

    放九州之鼎的大门很宽,不宽也拉不进去。但在周围有许多士兵看守着,看到这个旱船来了,开始放鞭炮。

    拉了进去,里面有许多雄伟的建筑,但在间有一个广场,广场周围又有士兵看守,广场间一个巨大的凉亭,里面就是安放鼎器的。

    工人心地将鼎基推了进去,将它们镶拼在一起。接下来是一个高难的动作,就是将鼎身放在鼎基上。

    这九个宝鼎很大的,王画有意称量了一下,达到了两万斤出头,也就是近九千斤。

    看着鼎放了下来,李旦他们有眼福第一批观众有些愁。

    现在鼎基除了木头部分放在汉白玉下面,其他没有拼装上去,能看到的也只是木雕与立体地图,就是这样,也让人觉得气势辉煌。可是那些精致的地图,碰都不能碰一下,人如何抬上去?

    但这对于王画轻车熟了,先前对点时核对,抬上抬下一回。然后组装时,抬上抬下一回。

    立即让工匠在两边搭上许多沙袋,在沙袋上搭上木板,留出鼎眼。虽然占地广大,但毕竟一个椭圆形,长很长,最长的地方达到了四十五米,但最大宽只有两十五米,那是圆顶,两边宽更少。所以做到这一点不困难。

    然后又搭起一些高台,在上面安放了许多简易的葫芦,也就是滑轮组,工人站在木板上抬,再配合滑轮组拉,心地将九个鼎身安放上去。接下来将丝缂绷紧,不是丝缂正好将鼎基包裹住的。鼎基环周一圈长达一一十多米,丝缂长不到八十米。间留下的空档是王画有意留下的,否则这么一圈全是丝缂,与整个主题不相吻合,因此每隔一段距离开是一根立体雕金龙盘柱,正好九根。

    不但是这个九根盘柱,其他许多地方皆与九有关,对朝大臣来说,这是取九五至尊的意思,但对王画来说,这只是取“久”字这个一谐音,一个吉利的味道。

    打上九根盘柱,丝缂包裹上了。

    本来到此,能管窥豹,能离开了,看到丝缂舒展起来,立即被上面的字迹吸引住。与王画的书法无关,是上面的内容,而且正好今年生了一次日食。

    很是愕然,特别是上面许多公式配上图解,再次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

    他们一个个蹲下来观看,然后声地议论。

    对这点,王画还是十分满意的,什么叫润物细无声,他就怕这十幅巨大的丝缂放上去,一些老儒气愤地要放火将它们烧掉。

    接下来还要将玉画与瓷画镶嵌上去,还有层金银宝石打制的各个图重新装拼。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

    但看到这里,君臣十分满意地离开。

    应当唐朝许多地方还是让王画满意的,先一点就是开放包融的政策,第二没有字狱,第化没有僵化。不然就是这个九州之鼎上的许多东西,放在明清两朝,或者放在世纪的欧洲,许多术,比如说大地是圆的,王画就会立即被放在火架上活活烧死。

    依然没有向民间开放,可是自许多大臣嘴,姓已经得知了一些九州之鼎的情况。因此,每一天在大殿外面围了许多姓,向里面翘观望。可惜,无论他们怎么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王画也离开这里,他回到家。

    还是原来那座宅第,因为朝廷准备他回京,所以派人打扫了一下,府第上那个冠军候的门匾依然金光闪闪。

    然而这座府第里,父母不在了,大凤凤出嫁了凤在大洋洲,其他几个有关的女以及自己的孩,一个个也离开原,去了大洋洲。

    虽然四月,依然可以看到夏花灿烂,然而王画心却没由来生起了一片苍凉之意。

    到了家,沐孜李与李持盈已经让下人将家里安顿下来。

    当准备开饭时,李隆基带领几个监来到王画家。

    看meimei吗,很正常的举动。

    王画施了礼,臣见皇帝的仪节,不过态很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