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_第20章 王朝三百年,大汉气数已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王朝三百年,大汉气数已尽 (第2/2页)

从心。”

    荀彧附和说道:“比如说黄巾之乱起来前,大汉对西羌战争花费巨大,又有天灾暴发,多地干旱,朝廷没能力赈灾,张角乘此机会,起兵作乱。”

    不愧是荀彧。

    经过陈舟的提醒,他逐渐摸清楚原因了。

    陈舟又道:“当下的百姓,其实对大汉朝廷,早就失去了信任,朝廷没有民心,岂不是气数已尽?”

    大汉已经走到末路,救不回来了。

    “如果朝廷以强硬的态度,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地方的控制权,又如何?”

    曹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闻言,陈舟和荀彧都笑了。

    这个想法很简单,没那么容易实现。

    “王莽也这样做过,可是结果呢?”

    “他破坏发展已久的土地关系,阻止土地和农奴的买卖,损害了士族豪族的利益。”

    “甚至损害了部分自耕农的利益。”

    “王莽的下场,公子很清楚吧?”

    “这才有了光武中兴。”

    “王莽本来就是篡位逆贼,又做了那么多不利于士族的事情,加速了他的灭亡,否则王莽也不会崩溃得那么快。”

    陈舟给曹昂解释道。

    不过王莽的崩溃,和刘秀这个位面之子的关系也很大,如果没有陨石砸下来,刘秀的成功还没有那么容易。

    听完了这个解释,曹昂不知道该说什么。

    原来受人敬仰,让人钦佩的士族,是造成乱世的根源。

    大汉的气数,败坏在士族手里。

    “为什么说是三百年?”

    荀彧想着便问。

    陈舟解释道:“因为从第一次土地兼并,到一个王朝的灭亡,所有矛盾积累起来的时间正好在三百年左右,或多或少,这是秦以来,汉之后,所有王朝,只要改变不了我说的问题,差不多都是这样,走不出这个规律。”

    荀彧皱眉苦思,认同了陈舟的分析。

    纵观大汉历史,也正如陈舟分析的那样。

    当然除了经济和政权的原因,还有气候原因。

    这些陈舟没办法说明,因为不好举小冰河时期的例子,现在也只是汉末。

    但是给荀彧和曹昂的震撼,已经超级大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目前汉室气数已尽,即使有某个大臣想当中兴之臣,欲变法中兴,匡扶汉室,可是现在的皇帝,接得住吗?”

    陈舟给荀彧提出这个问题。

    汉献帝刘协,还在关中担惊受怕。

    就算袁氏愿意支持大汉,袁绍愿意当中兴之臣,只怕也救不回大汉。

    荀彧摇头。

    “荀先生的目光,不要只在汉室身上。”

    “大汉让百姓吃不起饭,那么饿死是死,造反也是死。”

    “先生的目光,应该放在如何平定天下之上,如果汉室还能扶,那就扶,不能的话,换个主人即可。”

    “如果单纯的为了汉室,导致天下征战不断,民不聊生,这是荀先生想看到的?”

    陈舟再问荀彧。

    荀彧的信仰,好像要被打得崩塌了,沉默许久才说道:“谁也不想看到,天下乱成如此。”

    听了此话,陈舟就明白,自己动摇了荀彧的心。

    将来应该不会,死得那样可惜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