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之五:天道人心(中) (第3/4页)
是为了满足****,所以为了玩得尽性,还搞出3P、制服诱惑等等多种花样;物质生活丰富了,还要欣赏歌舞表演、看电影电视、旅游,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活不成问题了,还不能满足,想要出名、掌权、实现自我价值、流芳百世、让万人景仰…… 欲望是人类多数行为的出发点。我们之所以会去做事,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望,比如努力工作是为了满足升职的欲望;辛苦赚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欲望;奋力打拼是为了满足出人头地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正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才会去努力奋斗,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往往又是陷井。捕鼠器用食物来引诱老鼠;驯养师以喂小鱼来引诱海豚完成动作,这些都是利用了欲望的诱惑。 不要笑话动物没有智力,被人类玩得团团转,其实在诱惑面前,人类同样也会利令智昏,脑子进水。比如韩立在进坠魔谷之前曾说,这么多人进去,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找到宝物之后,没有出来的机会,多半是因为贫心不足,想多试试运气,结果把自己葬送在里面了。还有南陇侯和鲁姓老者,虽然在寻宝之旅中发现了诸多的疑点,却禁不住诱惑,没能停下脚步,傻傻地自己敲着阎王殿的门拼命想挤进去,送给古魔当点心。 远离欲望陷井才是安全的。老子说:过于热衷名利,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过于贪敛财富,必定会死得很难看。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见危险。〖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然而人心苦不知足,欲壑难填,人类什么时候满足过?就如同歌中所唱: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5、观念桎梏 影响人心的第三个因素是观念。和情感、欲望不同的是,观念不是人的天性,不是本能,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的脑子里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环境,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尝试认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接受学校、父母、社会的教育,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最后综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可能某个父亲认为世界很美好,他的儿子却觉得很糟糕,因为个人观念是不能遗传的。但某些接受程度较为广泛的个人观念,会积累、沉淀下来,变成群体观念、社会观念,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传播得很广很远,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还有些观念,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在书籍、文艺作品、生活用品中,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久。 文化传薪火,正是基于这种传承,我们能够分享先辈们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技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因为它太大了,太复杂了,以一个人、一代人的思维能力,连摸到它的一点边都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积累。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技能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积累的历史,有了这些观念的传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借用前人的视角,嫁接前人的理念,来作出判断,不必费力地全都靠自已感受、思考,来得出结论。 观念的传承绵绵不绝、影响深远。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比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封建帝制已经消亡了上百年,封建观念至今仍阴魂不散,深入国人的骨髓,打天下坐江山的官本位思想直到现在还大有市场。 这种传承和嫁接有时候会走向一个极端: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借用前人的观念成了一种习惯,言必引经据典,动不动就这个古人曾经这么讲,那个权威曾经那样说,似乎先贤们没有说过的话,就值得怀疑,依据不足,缺乏可信度。
其实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离开了这一时代背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就有可能过时。但我们在传承某一观念时,因为时移世易,往往无法一目了然地知道其产生的背景,所以很难分辨哪些观念已经过时,哪些仍然适用。 在传承前人的观念时,我们不仅接收到他的经验,也接收了他的谬误,所以要批判地吸收。但这很难做到,因为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看某方面的书多了,和某类人群接触多了,思想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这是防不胜防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得罪领导身边的人,比如他的老婆、秘书、司机什么的,因为枕头风之类的很厉害,不知不觉就把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吹黑了。 从全面的、运动的角度来看,任何观念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所以不要相信世界上存在“真理”、“天理”,因为任何“理”都是人为的观念,都不会是绝对正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点,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对于你来说有理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可能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在民间发生纠纷时,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也扯不清谁对谁错;孤立地看有理的,系统地看就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短期看有理的,从长远看可能就完全站不住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在现实中,如果迷信前人的观念、群体的观念、社会的观念,没有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怀疑,你就会形成思维定式,观念就会成为你精神上的桎梏。 6、赤子之心 情感、欲望、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