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月推荐漆哥那个比较通俗易懂 (第1/2页)
发表人:女人本色1 发表时间:2010.12.19 引文:照登 [漆哥原文 小说以情节为体,以人物为心,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但写法却有不同。在当今的起点,绝大多数作者写作时花大量笔墨突出人物形象,用人物来推动情节,所有情节的安排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这样的写法对作者的构思能力和情节驾驭力要求较低,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比较容易成功,但是也有缺点。作者的灵魂都投入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中,容易失控,并导致情节脱离固有的逻辑性,过于为人物形象服务而失去其合理性,这种现象过分以后就诞生出一部部“小白文”。 《凡人修仙传》是起点的一朵奇葩,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忘语作为一名新手,却采用了连许多大神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古典小说写法,以情节塑造人物。与人物推动情节不同,这种写法需要作者有超强的构思布局能力和良好的情节驾驭力,与大部分作者擅长塑造人物相比,构思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曲折的长篇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凡人还是一部构筑在超凡想象力之上、具有全新设定的仙侠巨著!忘语作为情节高手,在起点将是很难被超越的存在! 凡人这种复古的写法,使得她的情节成为读者视线的焦点,而读者长期观察的结论是:凡人设定逻辑严密,情节合理,经得起反复推敲,跨度上千章尚能前后呼应,不管多雷人的情节都能自圆其说,故事发展曲折而紧凑,结构宏大而有序,细节繁多而丝丝入扣……这些,都激起了广大凡迷的讨论热情,凡区的火热实源于此! 书中对凡人世界的设定和故事情节是以沙漏的形式,从主角的视角一点一点的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少如其他小说般采用大篇幅的直接描述,这样做保证了小说的代入感和情节的流畅性。忘语将庞大的信息分散到小说的各个角落,往往文中的一段对话,一个景象,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用词都蕴含有超越文字本身的信息量,这在考验作者写作功力的同时,也在考验读者的阅读力。于是,一种以发掘这些信息为主、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予以适当总结和提炼的书评在凡区应运而生,被称为技术流。 技术流是对凡人正文的重要补充。每一篇新章节出来,读者因为阅读的细致程度不同、对前文的记忆不同、思维的方向不同,导致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产生疑问,这时,一篇观察仔细、思路清晰、能串起上下文的分析贴,再加上书友讨论,能让大家对新章的理解更加贴近作者的本意。所以,在阅读凡人的同时,如能佐以几篇技术贴,会让读者有种酣畅淋漓甚至于茅塞顿开的感觉! 有的技术贴涵盖大量章节,对书中某一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目的是找出贯穿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现象的本质。这种帖子不仅对于阅读凡人帮助甚大,更成为许多热衷于推测剧情走向者的理论依据。] 正文: 先说说我理解的“情节”。情节就是构成故事的叙事单元,或者说是叙事片段。情节的发展和完成才最终形成故事。一般读者最注意的就是情节,比如有人说某篇小说的故事有趣味,指的就是情节有魅力。有的小说只能供文学研究专家进行研究,而不能被大众接受,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一篇小说有引人人胜的情节,读者就会爱不释卷。反之,读者可能读不下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文艺批评界的专家认为,情节曲折的小说并非都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小说。比如,有些武侠或玄幻类故事只有传奇式情节,而无其他内涵,就称不上是好小说,虽然它也有一定的价值。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这并不是说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 王安忆说,情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经验性的情节”,另一类是“逻辑性的情节”。凡是现实生活里的情节可以称为“经验性的情节”,这种情节是比较感性的。“逻辑性的情节”是来自后天制作的,带有人工的痕迹,它可能也会使用经验,但它必是将经验加以严格的整理,使它具有着一种逻辑的推理性,可把一个很小的因,推至一个很大的果。 我认为,小说中的情节可以划分为关联性情节与离散式情节。 关联性情节 一些小说理论认为,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0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曾对“故事”与“情节”作了经典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离散式情节 一些作者不满足于情节的因果联系,尝试探索了情节的“非逻辑”状态,打破情节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情节呈现松散的独立的存在。 比如忘语就是这类作者,凡人传仙传通过主角修仙推动故事的发展。在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