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推荐漆哥那个比较通俗易懂 (第2/2页)
界篇,韩立以在天南、乱星海和大晋修仙历练为背景,将“关联性情节”和“离散式情节”的写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引出成百上千的人物,其间除少数人物相关联外,其他更多人物看不出有什么关系。比如向之礼,从血色试炼开始出场,到数百年或千年以后昆吾山再现,表面看是相联系的,其实若将化神传闻或昆吾山中的向之礼换成张之礼对整部人界小说也没什么影响,或者说影响极弱。而在灵界篇,忘语近乎是采用离散式情节写法,引出更多的人物和妖兽,更像韩立日记或游记。如果说广西韩局长日记是关联性写法,那么灵界韩立日记就是典型性离散性写法了,尽管现在灵界篇才过了四分之一多点,灵界的大副本、小副本之间看不出必然的关联,既使以后的章节可能会补笔,但也给人的感觉会是硬性拼接,似乎有“为了叙述而叙述”的嫌疑。 那么如何看待忘语的“离散式情节”写法呢? “离散式情节”写法,学界称为“元叙述手法”,是英美小说中的述语,大意是作者写的一个虚构的故事,在作品中直接叙述人直接跳出来指出小说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当然,信不信都自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是不能强要人相信的。”传统小说的叙事尽量让人感觉故事是“真实可信”的,但‘元叙述手法”的目的不是不让人相信,而是让人不相信。(呵,太复杂?) 忘语的凡人修仙传,以近期“火瑚岛片段”及“雷鸣大陆开场”(有书友称之为副本)为例,我对这部分片段感觉是,这实际类似于儿童们玩的拼图,我称之为‘拼图哲学’。忘语使用语言的时候,在只关照局部,而似乎不关照整体的过程中,假如忘语能有效地使用拼图原则,那么叙述肯定出现很多弹性,会撞出很多可能性来。我对凡人的理解为,小说中讲了一大堆 故事,我现在都记不清其中到底讲了多少故事,有些确实彼此不关联,以严格的逻辑来衡量也不连贯。忘语前段时间在处于瓶颈期,在灵界这近半年中,我从他的作品中感到他内心感触的方式和节奏,印象那么强烈又那么杂乱。他用彼此不相关联的只在局部出现意义的的语言,把那些强烈而又杂乱的全部印象组合在一部小说之中,可能也产生了现在书友们看到这种拼图效果。
虽然凡人小说是离散型情节的结合,但我们还是发现了贯穿始终的人物.即主角韩立,这个人可以说是作者的代言人,他在人界、灵界游历的故事,把各种奇闻怪事联系起来,读者会感觉到一种仙修界神秘玄幻的文化氛围,以及说不清楚的通过修仙对现实社会折谢的复杂感情。 “离散式情节”写法呢其实是一种创作写法,掌握得好,就会得到较高的评价。为了帮助大家的理解,莫言有一篇小说“明光斩”,其情节也显示出“拼图”色彩。 在县文化局工作的表弟给“我”发来邮件说本县发生了一件奇闻,县委刘副书记被人杀死,头悬挂在大院的一棵树上,已经被乌鸦啄得面目全非。后来听说刘副书记在宾馆里被杀后颈项上没有任何血迹。这件事情在县城里传得很快,几乎尽人皆知。于是人们开始说起大炼钢铁时的一件轶事,城关公社的机关干部把火葬场化尸炉改成炼钢炉,又命令两位****炼出一块纯蓝的钢,结果这块玄妙的钢下落不明。但很快又有一个令人振奋的传说出现。特殊时期时期,县城东门外的东关村,李铁匠和三个儿子过着窘迫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姑娘让他们打造一把刀,铁匠父子不想接活,但看到姑娘包袱里面裹着的蓝钢,铁匠父子立刻生火开工。经过一夜的奋斗,打造好一把绝世宝刀,老铁匠和他的两个儿子累死,小儿子随姑娘不知所终。但不久又有一个传说出来:身首分离的刘副书记,其实是一个塑料模特。为了挽回影响,县委、县政府在人民广场举行篝火晚会,刘副书记先讲话,后唱京戏,又与女青年跳舞。无论是讲话、唱戏,还是跳舞,他的脸上都带着微笑,非常有亲和力,非常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篇小说给读者造成了困惑,到底作家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作品中的情节不是传说,就是奇闻铁事,作家没有肯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或许都是假的,或许都是真的。总之,作家没说清楚,读者也想不明白。我能感觉到的就是作品中迷离惝恍的故事氛围,断片式的光怪陆离的情节。不过,我认为莫言还是有所表达,在市井之间流传的这些“说法”就是人心的一种曲折反映,即“公道自在人心”,或者说“底层渴望侠义精神”。 此外,我对凡人以“情节塑造人物”是凡人的成功并不认同,鉴于我水平有限,对这一提法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一时也写不出让书友信服的观点。 。。。。。。。。 整理人:赵文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