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届]数字点评:他山之石评凡人点点滴滴 (第2/7页)
朴实,大体上是中国旧传统小说的写法,一个故事告一个段落再接另一故事,虽有伏笔,论到变化的曲折离奇,则是显然较弱了。因此梁羽生的创新,是在“旧传统”上的创新,不脱其“泥土气息”。这种写法,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一定中国文化水平的读者,读梁羽生小说,可能觉得格调较高,更为欣赏。 ——————————分界线———————————————— 忘语的凡人肯定不是这种高格调作品了。 故而略去不比。 因为我还没找到可比较的地方。 饭粒们若觉得有比较性。 那就在回复说说,我会认真听的。 ——————————分界线———————————————— 一般读者,若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读金庸的小说,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同属“新派作家”,金庸的手法由于更能接受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好是坏,姑且不论),则似乎比梁羽生显得更“新”了。举一些例子来说,《雪山飞狐》的手法显然是受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影响。《罗生门》里,一个大盗杀死一个女子的丈夫,大盗、女子、丈夫的鬼魂,三个人的说法各各不同。《雪山飞狐》里苗人凤和胡斐的父亲,以及与此案有关诸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说法,迷雾重重,引人入胜。又如《书剑恩仇录》里香香公主出现的镜头(交战双方兵士,都为她的美貌震慑,几乎连要打仗也忘记了),也使人联想起荷马史诗中艳后海伦在城头出现的镜头。 ——————————分界线———————————————— 我是一般读者,也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来读凡人的。 你们是吗? 如果你们都被我代表了,那说明凡人肯定是刺激的小说,是可是让人满足的。 除非你是专家型读者,精英型读者。否则,你会说:我不想被代表。 ——————————分界线———————————————— 还有一点,根据中国旧小说的传统,书中人物所作的诗词或联语之类,如果不是注明“集句”或引自前人,则定然是作者代书中人物作的。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薛宝钗的怀古诗,史湘云的柳絮词等等,都是作者曹雪芹的手笔。元春回府省亲时,贾政叫贾宝玉题匾、拟联等等,也都是曹雪芹本人的大作。曹雪芹决不能叫林黛玉抄一首李清照词或贾宝玉抄一首李白的诗以显示才华,其理明甚。《射雕》这回写黄蓉唱元曲之后,又碰到一位书生,连篇累犊描写黄蓉的“才华”,如谈《论语》的“微言大义”啦,猜谜语啦,对对子啦等等,这些都是抄自前人的旧作,而且是并不怎么高明的作品,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老实说,金庸用了几乎整整一回的篇幅(比梁羽生之写唐经天还多得多),写黄蓉的才华,我是一面读一面替这位才女难过的。宋人不能唱元曲,这是常识问题,金庸决不会不知道。这也许是由于他一时的粗心,随手引用,但这么一来,就损害了他所要着力描写的“才女”了,岂不令人惋惜!金庸的武侠小说流行最广,出了常识以外的错误影响也较大,所以我比较详细的指出他这个错误。希望金庸以后笔下更多几分小心。 ——————————分界线———————————————— 我想,梁大师当时若用真名,就不敢写这一段批评了,尽管批评还算客观。 这让我想起,大凡批评凡人的贴子,可能大多数都敢用马甲了。 可能包括饭粒,也可能包括其它书评区来捣乱的书友,看到有的人叫他们为喷子。 但我真正佩服那些敢用大号的喷子。 也可能用大号写批评贴的,就不是喷子了。 而是真正能写出真知烁见——批评贴的人。 ——————————分界线———————————————— 武侠小说既是揭出“武侠”二字,表明它与别种小说不同,不妨就从这两个字谈起。一般读者爱看武侠小说,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为了追求刺激,作者笔下打得越紧张,读者也就读得越“过瘾”。 报纸上连载的武侠小说,常常一打十天半个月,恐怕就是为了迎合读者这种心理。尽管用正统的文艺批评标准来衡量,这些冗长的武技描写,实在很难找出什么艺术价值,甚至简直可说是“胡扯一通”,但作者们也不能不“明知故犯”了。 我和金、梁也是相识的朋友,据我所知,他们都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对武技恐怕都是一窍不通,梁羽生就曾在武技描写上闹过笑话。他最初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大约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描写武技,而又想写得细致一些,有两段是写太极剑和判官笔的,可能他根本就没见过判官笔;太极剑是怎样使法,他也不知,于是便在白羽的小说里找到两段关于判官笔与太极剑的描写,稍稍改动几字,便照抄无误。结果给懂得武技的人在报刊指出,说他抄袭已然不妥,改动白羽原文之处,恰恰又改得不对,笑话一番。 ——————————分界线———————————————— 梁大师说,金与他都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对武技不通,却不得不写武技,因此还特别去学前辈们所写的武技。 听饭粒说,忘语也算文质彬彬,性质还内向。可能不会武技,也可能也不懂道术。但有点可肯定,他一定不懂仙技。 想问一问,凡人中那些打斗是借鉴前人同类小说,还是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 不知凡人书评区里有没获得度牒(证书)的正规道士? 如果有的话,我想那个道友写一篇评价凡人打斗的贴子会大受欢迎,至少我会喜欢。 ——————————分界线———————————————— 我也是认为不妥,但我不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大毛病(即使对梁羽生的初期小说而言)。谈到“抄袭”,中国文学史上的江西派,说句笑话,就等于是提倡公开抄袭的。江西派在宋代诗坛居于盟主地位,执诗坛牛耳二百多年。宋代的许多大诗人如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范成大等等,都是属于江西诗派的。这一派人认点窜别人的诗句叫做“夺胎”,借用前人的诗意叫做“换骨”,只要把别人诗句随便改动几字便当自己的作品。例如黄庭坚把李白诗“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只改成“人家围橘袖,秋色老梧桐”;把白居易的诗“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添上几字,改成“百年中去夜分半,一岁无多春再来”,就当作自己的作品了。这种“点窜”前人诗句据为己有的风气在宋代盛极一时,可以追溯到江西诗派出现之前,如黄庭坚的老师苏东坡,也曾有过把蜀主盈昶的诗句,稍为增添改动,而写成那首为人熟知的《洞仙歌》词的例子。 我要说明我并不同意江西派的主张,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的最好作品也不是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