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谈《凡人》的人物塑造及忘语文笔(下) (第1/4页)
发帖人:玩泥巴的孩子 发帖时间:2009-10-11 我今天晚上一直在忙着别的事,就是写一个诗来称赞《凡人》,构思中,还没有想好写成词,还是写成格律诗,凑出了几个句子,让大家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的很。 高阳台*凡人修仙传 百试长春,灵根初现,结缘隐约童年。 纵有仙方,能许一世平安? 人间尽羡长生路,大道无极渺云烟。 又谁知,何处桃源,几度黄泉? 鼋龟难卜前程事,看浮沉起落,星海天南。 万般精明,也为一线情牵。 佳人遇噩求源去,待我持幡辟邪还。 但心平,何惧仙途,寸寸艰难。 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来填词了,因为看到外面有人写诗,就手痒,想跟着凑个热闹,所以没有时间写正文部分,明天上午写正文。 大家不要觉得我是应付其事,这个词,俺是严格按照“平水韵律高阳台词谱”来填写的,只是下片“般”字出韵,我又不想换成其他的字眼。 填词很费功夫的,要一个字一个字的,都符合词谱的格律要求,俺今天晚上的速度,基本就是“牛饮”性质的了,所以质量也非常有限。要是用心的认真填写,一个长调或者中长调,很多人都要填上一周左右的时间,不断推敲字眼使用,那是比较严肃的,燕(起点)垒生写诗很好的,不过他不写仙侠,写武侠,跟玄幻圈子不太牵连~~ 不是吊胃口滴,因为我对自己的临屏能力比较有信心。我填词都是现想现填,昨天我一直在写评,晚上临时想到填词,突然选词牌,随机构思随时动笔的。 现写现成,这个是我的习惯了,让我一个人憋文,我觉得挺闷的,我写的最长的赏析评论文是《激流迸裂听绝唱——苏武牧羊》写了接近两万字,也一样是临屏写,现写现贴,只不过是用业余时间整整写了一个月,时间或许稍微长了点,那是因为现场功课,质量我敢说是有保证的。 内容性之外,我把文采第二要素定位在文字流利性上,从学会说话开始,大家都知道,要把一句话,说的顺溜不饶舌,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文采”应该是正面的,而不能是拗口的,拗口的是口技,那不是文采。顺畅的表达是文采发挥的基础,一般说,长句过多,复合句过多的文章,文采不会很好,属于文采的进阶学习期,作者下意识的卖弄自己对于词性和句法的掌握,经常会因文失意,对于句式的炫耀,超过对内容表达的看重。 第一点内容性,其实就是文字的质地,第二点流利性,就是文字的韵感。 第三点要素,我命义为文辞组合的有序性,原来我说是文字逻辑,但是有人告诉我,会让人误解成情节合理性的问题,所以我换个名词,说是文字是否有序,这个就是,作者使用的文辞,是否符合自己表达所用,一个有内容,句式流利的句子,是否在句中完成了表达的一致性,有没有出现矛盾。这个要素上,有两个考量方向,文辞使用出现表达错误,文采减分;基本满足表达,及格;文字序列推动表达,加分。打个比方说,同样写公园一日游,同样要求三百字,冰心写的作品,和小朋友写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措辞的选择上,什么样的措辞可以最大程度推动情境再现,就看作者对于文辞的遴选能力是否优越。这一点,表现为文字的神思性。 这三点,是最基础的考察标准,第一,文字的质感,第二,文字的韵感,第三,文字的神思性 质感、韵感与神思兼具的行文,文字表达上内外结合,文意发散,出现了可察觉的“文章血rou感”带有文字神韵,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叙事能力和梳理能力,文字才能摆脱“流水账”范围,这也算是具备了文采考量的起码的资格。 这样最基础的三点有了坚固的保障,才有资格去涉及文采考量的其他标准。 很多人说,某某写的东西,给人的感觉真好。“感觉”其实就是情境,或者你可以说是意境,“对头,就是那个味”。李白为什么好?李白不是也用的汉字吗?李白的作品,好就好在文章格调,文字意境上。就是给人的阅读体验。这个是考察文章优劣的总标准,也是文采服务的大方向,文采都是为文字意境架设而存在的。 很多网文作者,目前普遍的弊病是,文字基础还是非常松垮的,毫不牢固的,就开始奔着文字意象意境瞎勾搭乱蹿腾,这样做就好比婴儿举斧头一样,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会让你尝试成功,就好像是没有小瓶子的韩立试图修仙,心态或许是好的,但结果肯定是凄惨的。 俺对于目前网文界不知道啥时候形成的,依我看是“显失公平”的文采标准,心里是非常不满的。我一直认为,词汇的优美与否,是文采考察里,最小的一个侧面,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大家普遍拿出这样的标准来看人,谁掌握了更多的花哨的字眼,谁就是文采好。其实,字眼华美与否跟文采的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紧密。 我先举出几个例子来,把我的意思说个明白,列举一些例句,里面不含有花哨多变的词汇,但是照样千古留名。 1、最有代表性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宋朝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大诗人,梅尧臣的《东溪》“老树着花无丑枝”,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都是最朴实朴素的白描,哪里有华丽字眼?句子动人吗? 3、元代的关汉卿有《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4、明朝的唐伯虎写《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5、清朝的黄景仁写怀念李白,就有几个极其朴素而感人的好句子“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 好了,举例的顺序遵循“唐宋元明清”的规律。说完这些例子,我就回归主题了,文采考察点上,俺只说了三个,接着说其他的要点。 我好像不是很习惯起点的语言环境,囧,我老是下意识的回白度吧里玩,那里的氛围我更适合一些~~~ 比如我写了诗,这里根本就没有人能调侃我写的内容,我就会觉得不适应,我要是在娜吧或者凡人吧里,或者会冒出很多骂我写作不好,或者捧抬我写的很好的人,我觉得,至少自己写的东西有点反响,大家至少都看了,我就觉得挺欣慰滴,就产生了继续写的动力 起点的论坛我觉得不是很好,很多版友都可以完全不发言,随手点一个花朵符号,就可以发帖了,这样的交流,让人觉得很单方面,好像很不真实,让我感觉都是自己胡扯,大家根本不往心里去,所以也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