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语_谈《凡人》的人物塑造及忘语文笔(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凡人》的人物塑造及忘语文笔(下) (第2/4页)

有什么具体的言辞回答,好像我在灌输什么东西给大家,让我觉得特别有压力~~

    其实在白度,不管有人骂,还是有人支持,我都看习惯了。也不用担心别人被自己带坏,他们都挺有主意的,心思多着呢,白度的附加功能少,大家必须发言,而且汉字是重要部分,我觉得习惯了那种环境的人,来到起点,还真的有点适应不良。

    昨天晚上我就是这样。调节自己老半天,找不到写作节奏感,干脆去填一个词,不过填出来以后,看懂门道的人也不多,搞的我挺尴尬滴。

    以上是俺的抱怨,属于个人牢sao,哎,我说了不会让这个参赛作品烂尾,俺肯定会写完它。所以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是一个无法进行写作创作的人,因为让我一个人构思,一个人动笔,我会憋死的~~~

    不过可能学着习惯起点的节奏感,就是让我学会长大,习惯独自完成一个命题,哎,我以前,必须是在互动的环境里,才有巨大的热情去完成一个事情,即使写《激流》,也是分成版聊楼和整理楼,一点点完成滴~

    我的毛病挺多,其实我也知道不应该姑息,应该掐灭那样的坏习惯~~~

    菲菲一笑:

    凡人——我目前就追这一篇——是非常期待看的文,其他纯粹是消遣。

    10岁开始看书,不会写书也会评吧。真是不错,不喜欢一直强强强下去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一个王朝也会颠覆,更何况练武,不小心也有走火入魔也有可能发生。

    要看一直强,可以看斗罗,人物描写不够,都是作者单方面把概念灌输给读者,要说纸鸢的书烂(我老公说),估计就是烂在太纠结。但她的书拿出来就能做剧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rou的,唐3,西红柿的文确实只能消遣,每个人都不是有血有rou的,就是一死气沉沉的骷髅。盘龙抄袭之尸虐,明显就好看多了。

    玩泥巴的孩子:

    先贴一个歪诗出来,俺在百度,弄了一个“霓裳草诗社”,和大家一起吟诗写《凡人》里的人物和动物和植物。

    先写的霓裳草,出现很多精品呢,改天我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填的一个词:

    《解语花*霓裳草歌》

    红翻霓影,翠染霞光。

    根植珊瑚岛。

    叶华飘渺,舒心处,隐隐异香萦绕。

    枝茎袅袅,浑似玉,白绵多娇。

    最可怜,新叶微卷,须百年方好。

    不羡梧桐洁傲。

    自生轮回里,原是奇草。

    彩衣流曜,明裳舞,万兽醉心求讨。

    洵然异宝。叹造化,天工灵巧。

    能不疑,仙苑蓬莱,拥做烟箩道。

    哎,意兴阑珊,不过还是要写完的

    接着说完,我承诺的东西,就算是有了一个交待。

    内容性,就是文字对于情节、情感、环境的表现性,不是说只是针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而言。如果真是那样,抒情散文,岂不是写上几千字都是没内容的了?因为没有人物动作和行为过程啊~~

    不过道理不是这样说的,文字的内容性,不止是针对具体的动作行为,还有情境情感,氛围带动。等等很多方面。

    文辞的基本功用就是表达载体,所以,最要紧的标准都是看它的基础功能有没有被充分利用,对于事物事件的表达,是否充分,是否具体,是否生动。

    在文辞的工具性之外,就要看文辞本身了,文字格式之美,措辞选择,和字句搭配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归结为修辞******。这是建立在文字的基本表达力被充分发掘的前提之下。

    没有内容的情况下去追随文字的修辞,那就是大而不当,蚍蜉撼大树的行为。连马步都没有扎稳,开始妄想飞天,真是可笑不自量。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练气期的修士,非要强取元婴期的法宝,你不看看,自己能用好吗?好比穿大人衣服的娃娃,东西是那个东西,可惜搭配的不好。

    因此,我的判断标准,对于文采考量的第四点要素,就是修辞技术,这个属于文字罗列的技巧,对于字句字段的处置方式。

    同样的内容和相似的字数要求,不同人往往选择不同措辞来表述,不考虑文意美感,审核字句格式,具有字句形式美感的,就是文采超出者。

    第四点,修辞技术的合理运用,这个技术是建立在作者足够了解汉字的语法规律及语音韵律的前提之下,没有任何一种修辞技术,能够脱离文字的协调感而独立存在。好的修辞,最大程度推进的,往往是字句节奏感和字音协和感,附带有格式特征的情绪推动。

    这个环节,应该是最容易绊倒职业作者的一环。

    写作技术对于职业写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跟母语的感情有多深,技术掌握就能达到什么程度去。字节技术和篇章技术,都属于写作技巧的范畴。

    很多文字技术追求派,本身基础很差,对于母语的字音字貌结构以及字意字征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就开始胡乱使用写作技术来装扮自己的文章,结果就必然会出现很多闹剧。

    技术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它的使用,应该带有熔融特征,才不会喧宾夺主的让表达主题黯然失色,才会起到推动表达的效果。因此,对于那些文字基础不好的人,我的建议是,宁肯平实的表述,不要摆弄不合适的文字技巧,因为你玩不转,你基本就是被技术玩了。

    话说写作技术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合适的写作技术,会给词章以优美浑成之感,错落有致的句式建筑美,语意深浅度,思维变幻演进,乃至写作视线拉动。从物理性的,到知觉性的,各个方面都能给文章进行立体性的富化。

    不管是质朴浑厚的写作,还是花哨绚丽的写作,都讲究修辞。只是不同的文风,对修辞形式的需要也并不相同。

    出了修辞技术之外,文采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方面,也是我习惯于忽略不谈的方面。

    第五点,文采要素里的最末枝节,词藻,也就是漂亮的词语使用。这个是考察作者的词汇量,以及作者对于词汇的推演嵌入能力。用的好了,就是有词采。可以说,漂亮的字眼会给人舒适的阅读感受,这个东西也有很大的负面,很多初级读者,经常会误以为,词采就是文采。

    其实完全两码事。比如说,汉语经典文体,绝句,短的才20个字,长的不过28字,你能塞进去多少词语?词采亮丽程度怎么考核?文采和词采的区别,最容易用绝句来考察。

    对比李白和秦观: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俩人的作品,谁的词采更好呢??谁的文采更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