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届文学评论]直面变奏的修仙人生 (第2/4页)
华民族国民性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衡量—个人的人品好坏与否的最起码的价值标准。无怪近当今代武侠、仙侠说小说中,就连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剧盗也常常把守信重诺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在中国人眼中,为人而无信,其与禽兽何异?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凡人》者均取得高度一致。 3千里赡急,不吝其生——舍己助人:司马迁所归纳的“侠客之义”中有一条重要纳行为准则:“千里赡急,不吝其生”。如汉初朱家冒着“罪及三族”的危险救被刘邦悬赏迫捕的楚将季布;汉魏间四大名侠——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之所以名闻遐尔,就是因为他们有古游侠之风,好救人急难。“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作为侠士之义的古老传统,不仅为历代侠士所继承和奉守,而且对民间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舍己助人,就是由侠士所奉行的信条,进而演变为民间社会所推崇的伦理准则,最终成为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体系中的传统美德之—。鉴于此,批评《凡人》者总是从这里找到伦理依据。 4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厚施而薄望——重义轻利:李白《侠客行》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对侠士不图名,仗义不为利的真实写照。这种“重义轻利”的侠士精神,对中国广大的民众亦有很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平民社会中独特的一系列伦理准则。支持《凡人》者认为韩立“重利为上”,“亦兼道义”;批评《凡人》者认为作品宣染“重利轻义、自私自利”有违中华民族所所推崇的美德。 5死生相托,患难相扶——江湖义气:自宋以后,侠士精神由“侠义”观一转而成“忠义”观,增添了对国家民族忠,对朋友兄弟义。后者成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发展到现代,认为将义务的对象局限于朋友,或结义兄弟,并且也不管朋友行事是否符合正义的标准,只是一味地强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这与侠士精神当中的侠义传统颇为不合,却不值得作为侠士精神的精华来加以倡扬。支持《凡人》者认为韩立对亲人(南宫)和朋友(紫灵)可以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甚至对美女合作伙伴也经常上演救美之戏;反对《凡人》者认为整个作品在主流上根本看不到义气二字。 6除jianian去恶,打抱不平——见义勇为:除jianian去恶,打抱不平,这是侠士精神中境界较高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除暴制恶,普济众生,已被活跃于民间社会的侠客视为“义”之所在,成为近代侠士共同的信念了。是评价江湖中人是否可称得上一个“侠”字的一般标准。支持《凡人》者认为在《凡人》中只有仙,没有侠;反对者认为这种仙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7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大侠精神:传统侠士的最高伦理准则与儒家的最高伦理取向相结合,就形成了侠士精神的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所谓“大侠”精神,就是指侠士信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儒家伦理,同时又将侠义观念运用到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众谋利的行为中去,也就是指一种儒化了的“侠义”观念。由于深受金庸武侠小说——“侠之大者”的影响,在人族生死存亡之秋,部分书友对韩立逃离天渊城进行猛烈的批判。 从《凡人》道义来看,《凡人》的修仙精神应当具有如下价值观: 1先修命后修性:命指生命,性指品性或道心。生命指rou体或躯干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相对死记亡或陨落而言;道也就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就心性而言,明心即可见性,就重要性来说,命高于性。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命对性起着统率和支配的作用。命对性则具有保养和护持的作用,此即“养命为用”,只有在命的护养下,修性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达到见性的最高境界,即最终飞升仙界而成仙人。 《凡人》中存在许多“出手狠辣、不留余地、贪生怕死、无利不行”等“唯我”情节的描写,如“韩立巧取走陆师兄夺自陈巧倩的筑基丹、截杀妙鹤的时候不想行踪暴露,果断的将其他人(四结丹)杀掉灭口以及为炼制三焰扇,以武力威逼强行索取苦竹老人的鸟毛”等等,如果批评者正确理解《凡人》道“先命后性”或“养命为用”的价值观后,特别是当危及韩立生命或提升境界的关键问题时,韩立的“唯我或自利”价值观就会得到很好的诠释。 “韩跑跑”的雅号体现其将生命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一切均次之。当年的范美忠——“范跑跑”遭到众口铄金口诛笔伐时,同时也引来重视生命重构主流价值观念的若干争议。《凡人》中的“跑跑”却成为了爱称,就连反对者都未从“跑跑”二字上挖掘什么题材,似乎符合“三十计、走为上策”兵家标准。 书评者对《凡人》中“无利不起早”评论较多,处处渗透着“舍义取利”的影子,《凡人》道义第一强调生存及进阶,要生存或进阶就必须争夺资源,就会有利益之争,就会有杀人夺宝。从这一点来看,当今现实社会处处透露出“无利不起早”的价值取向,生活中的义和利,从表面上看,许多人都会倡导舍利取义,但在官场上或职场上,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也只有利益是第一位的。经常看到的是,明处讲义,暗处取利;面子上讲义,暗地里求利。 2命性双休:由于生命由精神和rou体构成。因而是执著于rou体的长生,还是追求精神的超越,形成了道教得道成仙说不同的发展倾向。而《凡人》道中同样追求命性双休,其前提为修炼从丹药入手,先命后性,从而达到命性双休目的。对于每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来说,性者,命之性也,命者,性之命也,性与命是相联系而存在的,是人之为人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反过来,如果一味偏重于修命而迷失了自己的真性,这也是不行的。韩立的法体双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道法与生体相结合的修炼方式。韩立在首先保证生存及进阶的同时,同时修行自己的真性,《凡人》中有如董萱儿“心魔”之说,也有渡劫飞升域外天魔侵扰之难。因此不修品性也很难成就修仙大道之业。 自偷渡灵界以后,随着境界的提高,在先命后-性的基上命-性双休,韩立的人性逐渐回归,表现出一丝以“仁爱无私之心”善立仙基,诸如渐渐显露出“济贫救人,与物无私,先人后己,传道度人”等真性品行。例如:在安远城抗击兽潮、义救半妖半人黛儿小姑娘;在虞阳城知恩图报、助小商人的范胖子成立灵具大商家;在天渊城六十年间成为最优秀的青冥卫队长,守护国家、体恤部下、救助其他小队;在木族,助天凤世家白衣少女叶颖共战真龙世家陇姓青年;在黑隐山脉,与山中低阶皓兽等平等相处、互惠互利并且助其摆脱天鹏族的控制;在地渊试炼时遇木青追击并未放弃其他两个天鹏圣子;在冥河之地智救元研二女;火瑚群岛救娲氏火阳族及青筱二女;在天云十三族救甲天木;在魔金山善待纤纤并拒绝圭男的利诱等等。笔者以为忘语的上述描写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韩立“命性双休”后改变的结果。 根据《凡人》先命后性、命性双休的道义,韩立将也会善待芝仙;在争获资源或利益时将更多从“恶取”向“善图”进行转变,甚至不排除在与韩立生命不相悖的时候,保卫天渊城,或抗击魔界入侵。 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