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_第十一章人心志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人心志向 (第1/2页)

    当夜,入驻五家店铺的汉子们并未闲着,清点仓库、收集账册、登记店铺人头名册,这些事做起来是有条不紊,竟然是做熟了的模样。令陈瑞瑜吃惊的是,那些还不太熟悉的小头目们居然都识字,不仅如此,当看到几个莽汉那捉刀的大手握着细细的笔杆儿写字,陈瑞瑜初时还担心会不会捏断了毛笔,但旋即意识到,这些兵里,也有能读会写的。

    那字虽说根本称不上个“好”字,但也不是歪歪斜斜的“笔走龙蛇”,显然,并非粗识。

    这都是一帮子什么样的兵?

    当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说出能聚拢的逃军乱兵人数时,陈瑞瑜只是略疑,只从辽事战败的溃兵数目上自解,却并未深究为何有这么多人马散布在周围,甚至新到数百人的来历,也没多问一句。但眼前这副模样......要在大明朝的军伍之中寻到识字的人,说九牛一毛并不算过分。

    但眼下活生生就能见到,且不是少数,陈瑞瑜原打算让徐维宗的人手到了之后再行审问,原就是想着没有人手记录。陈瑞瑜只是下令让那些小队分驻五家店铺,但随后,那些小头目主动便做了下去,瞧上去便像是扎营一般理所当然。

    还不到午夜,各处小队便送来了清单,所有仓房商货以及金银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陈瑞瑜捏着一叠子清单名册,却不忙细看。

    “你们哪儿寻到的这些人?”

    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一时不明所以,只怔怔的看着陈瑞瑜,谁也没有回答。

    陈瑞瑜扬了扬手里的纸张,道:“这能文会武......你们也都进过卫学?”

    大明卫所里,可也是有学校的,朝廷可也给卫所旗军提供了读书上进之路,除了武学,类似地方府县的官学也是有的。

    “是。”果不其然,三人都是读过书的。

    秦振武三人虽是低级武官,可这进卫学也不算难事。秦振武大约是明白了陈瑞瑜的疑问,便道:

    “按营里哨队的分派,每队哨官身边都有识字的兵,这回也是这般安置的。”

    这虽没答对陈瑞瑜的心思,却让陈瑞瑜知道,秦振武在划分这些小队时,是格外用了心思的。

    “我是说.....这些识字的兵,可是不易。”

    “是不多。”秦振武想了想,看向陈瑞瑜,道:“公子是问这些兵的来处?”

    杨一志倒也爽快,直接插言道:“若是这仗不总是败,在辽东寻这样的兵也不是难事。”

    “哦?”陈瑞瑜看向杨一志。

    “别处不说,就说盖州卫,旗军里只要家境稍好的,也都会想法子读书。虽说也不多,可怎么也有百八十户的。”杨一志仅是举了例子。

    秦振武又看了看陈瑞瑜,低声道:“辽东都司.....当初留下来的,都是久经战阵的卫兵,这么多年,兴的兴,败的败......可也有不少没有丢下祖宗本事的。”

    “不然怎能留下命来?”杨一志道:“前些年辽东去了多少人?号称几十万,结果如何?哼.....这怎么打咱们可说不上话,也没人听,可这命怎么保?还不得靠自己的本事?”

    就算是逃亡,在兵败如山倒的战场上,可也得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当然,也得长脑子。陈瑞瑜相信目前暂时聚集在自己名下的这些兵,定然都是有脑子的。就说由辽东到这白水铺子附近谋食,近千里的路,光是走一趟便已不易,更别说没有给养来源的情形下。

    秦振武顿了下,又接着道:“这些人家......原也是有武职在身的,不过没几代便也丢了。这武艺是祖传,可这武职,军功却是难得......”

    “就是有了军功,也落不到自己头上。”杨一志又道。

    秦振武难得叹了口气,道:“便就有了去卫学的念头。”

    这便是一文一武两手打算的意思了,不过,这从文,就算是乡绅世家也不是大道,更别说这军户出身,当然,唯一的好处,便是识字。

    “有多少人?”陈瑞瑜没有跟着去多想大明朝的弊处。

    “七十五人。”秦振武似乎早就等着回答。

    “这些人.....就是你说的那些人家?”

    “有一半是。”

    “能文能武?”

    秦振武迟疑了,能文能武,可不是什么人都当得的。不过,打识字上看,也算吧。便点点头。

    这就是说,这一半的人,都是当年也曾有过“威风”的家族,当然,也都是想能重得祖辈武职的人。大明朝卫所里旗军到此时怕是早已成了农夫,而有这等志向的,那家境是不会差。这继承祖辈武艺的同时,想必还有些旁的什么也都会继承下来。

    至于另一半是什么来由,陈瑞瑜没有去想,秦振武这般强调,自然也是有用意的。能短时间内将人召集在一起,除了平日里有所联系外,也说明这些人早就相互认识,或者说,是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人。等的,就是机会。

    这成为逃军,是不是也有这个缘故?

    朝廷在辽东用兵,屡屡战败,可有名字的、最终得到朝廷关注的,也唯有高级武官,甚至投敌的,也只有武官的名字,至于这些兵,在朝廷那边仅是抚恤银子的数目而已。想必这些有志向的人,是早明白这个道理,绝不会当“炮灰”。

    陈瑞瑜立即想到,这些人倘若有一日能领兵上阵,会不会在乎自己手下的“炮灰”兵?旋即,陈瑞瑜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似乎.....不怎么在乎。或者说,是承认炮灰存在的必要。

    这似乎正是来自昔日的“传授”。

    陈瑞瑜若有所思,不经意间却是面朝着赵天宝。

    那赵天宝一直默不作声,此时却以为陈瑞瑜在问自己。这几日的接触,秦振武、杨一志说得要多些,赵天宝却没怎么交待自个儿事情,眼瞧着一种“不可能”渐渐有了雏形,赵天宝当然也有些急了。

    这回到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