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_第二十三章五色旌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五色旌旗 (第1/2页)

    骄阳似火,尚未亮出招牌的“锦记”后院,腾起半人高的薄薄黄尘,三百多精壮汉子都聚在院中,将一车车甲杖、器械精心卸下,一件件的检视着,长枪尖锐的枪头、腰刀宽刃处时不时的反射出朵朵耀眼的光芒。

    这些来自皇家内库的军需、军械,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远非寻常卫所自制可比。这般往常唯有京营配备的甲杖放在眼前,一干汉子们全都双眼放光,不住地伸手抚摸着......经历过战场撕杀者,方知一件精甲锐刃是何等的可贵。

    陈瑞瑜一手捏着一张清单,看着院中黄尘中缕缕阳光的痕迹,微微有些发怔。

    那纸显然也是大内之物,绵软、柔韧,上面是一排排蝇头小楷,通篇没有一笔出错,撰者必然心细如丝。

    细看末端,却不见留名,或许那位觉得......也只是录入账册而已。

    这轻飘飘的一张纸,对陈瑞瑜而言,却是不同。瞧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项军需器械,陈瑞瑜忽然生出些许不真实感。这果真是来自内库?

    算计、谋划,毕竟仅是一种趋势,远没有眼下看着满院子的实物来的真实。

    由内库调拨军需,意味着魏公公果然是一手遮天,再则,也意味着陈瑞瑜有意、无意间所为,终于有了一次实在的接触,与官府、与大明朝、与这世间的权力机构首次连接。

    或许也该算做一种承认,一种陈瑞瑜用两世的“取巧”切入的一丝缝隙。

    陈瑞瑜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恍惚,竟然是一种犹豫。

    若以另一世而言,自己所为可以列出众多的理由,即便此举犹如螳臂当车般的“狂妄”。比如大汉意识,比如对“金钱鼠尾”的极度厌恶,再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史载极为残酷的屠杀。

    不论是何种理由,都是远高于自身个体的视点而出。或者说,与自身安全无干,大可任意“挥斥方遒”。

    当然,另一些想法,便回味甚深。

    满清入关不过十多万之众,一统中原乃至取代大明朝......那些屠杀者都是满人?若非降清者甚众,仅建奴那十几万人,杀人再多,仍旧是劫掠而已。

    问题是,那些人为何要追随满清?扬州、嘉定之民,难道不是悍不畏死者?当其举起屠刀时,面对同族同胞的怒火,与面对建奴的威胁,哪个更惧?

    作为另一世的答案,或许离不开“人心”二字,而欲有所为,也得从“人心”上着手。

    但无论怎么收拾,也得先从阻止建奴入关开始。而眼下,建奴尚未做大,正被新占辽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弄得焦头烂额,无疑正是好时机。

    这份指引,当世可无人能够做到。

    但......此世呢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如此放着通州新宅不要,放着勒索来的十万两白银不顾,偏偏以身犯险,心中竟然没有丝毫惧意。

    陈瑞瑜疑惑的是,对于已知结局而言,说是为了自保,勉强可自圆其说,但直觉中分明还有另一种缘故,此身流露出的种种久经传授的痕迹,分明便是由此而来,可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像眼前那黄尘中的道道阳光,看得见,却摸不着,但又由不得你忽视。

    就着晃眼的阳光,看着眼前这些兵,不,未来的军官,陈瑞瑜像是看到.....隐在深处的一种期盼。

    只在梦里出现的叔祖父......总像是站在自己身后,只在眼角余光中留下一道斜影。

    这身世......未必只能在梦里寻得?

    这两世为人,终究没有融为一体。

    =============================分隔线=========

    “大人,这些甲杖几时分发?”陈瑞瑜听出这难得透着几分兴奋的声音,是秦振武。

    回转身,见果是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还有铁塔般的铁锤、铁杵。前三人脸上都被阳光映得发亮,后二人,却一个倒提着一把巨斧,一人手执长长的斩马刀,雪亮的刃口倒映阳光,似镀了层金子一般。

    这“大人”一称,陈瑞瑜着实当不得,但打桃花堡那时起,陈瑞瑜的称呼便就定了。这其实是件尴尬之事,若非如此,又如何称呼?

    秦振武等人见了这些来自内库的军需,对陈瑞瑜便更信了几分。

    陈瑞瑜又有些失神,这回潘承林潘千户带回的消息,虽说正是自己所需,但,这名分却只给了个大概。那潘承林只字未提陈瑞瑜等人到底是个什么职位.....怕是也仅为“锦衣卫”而已。

    倘若,给秦振武等人一个百户以下的武职,怕是要更好一些?

    “大人,您瞧那边......”赵天宝一指,道:“那是一整套旌旗。”

    陈瑞瑜瞧去,果然见几个大汉正小心翼翼的将一面旌旗展开,赵天宝上前招呼一声,立时有人将一杆旗杆寻到,就在院中将旌旗展开。其时有风,那旗五尺大小,斜角用边,缨头雉尾,旗杆高约一丈八尺。

    旌旗一展,院中几乎所有壮汉均都肃立,仰头望着随风摆动的红旗,刹那间,便有肃杀之气生出。

    “大人,”赵天宝道:“这是营将用旗。”

    “红心红边黄带.....”秦振武情绪略显激动,道:“是前营认旗。”

    “没错!”赵天宝道:“营将认旗五尺,前营具用红心红带。”

    赵天宝说着,快步上前,与那几名壮汉一起,将一整套旌旗全都树立起来。

    前司把总旗红心红边黄带,前哨官旗红心红边黄带、队总旗红心红边、旗总旗红心无边。

    左司把总旗蓝心红边黄带,旗总蓝心红边,队长旗蓝无边。

    右司把总白心红边黄带......

    中司把总黄心红边黄带......

    后司把总黑心红边黄带......

    数十面各色旌旗迎风而立,院中不过三百来人,却立时有了千军万马般气势。

    连同陈瑞瑜在内,都被那数十面战旗震撼住了。

    这五色旌旗,看着眼花缭乱,在场的汉子们却都是熟悉的,且不说人人都曾上阵杀敌,那大明朝营制练兵可都是不止百八十回了,这最熟悉的,便是认旗。

    陈瑞瑜当然未曾在军营里待过,但眼下这些五色旗,却引出记忆里某些熟悉的东西......那显然是熟记而强认下的。

    大明朝的卫所军制,如今虽在,但战时编制,却按着营制来的,这其中,那位名扬后世的戚继光戚总兵还费了不少心血。戚继光戚总兵驻守大同宣府时,便已将自己所得传扬开来,眼前这些,若弄明白了,也就不会花眼。

    后世看见冷兵器时代连天旌旗招展的场面,无不为之震撼,至于这旌旗的用处,却没多少人细想,甚至反而觉得,那纵马交战时,手执大旗岂不是误事?却不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营兵马,成千上万,那主将在杀敌之前于阵前一番豪言壮语激励将士,也仅是电影里一番渲染而已。试想这么多人得占多大地方?一个人的声音如何传出去?除了最近的几十人,稍远就根本没人听的见。

    那如何传令?尤其是列阵之时,光是派人传话,是来不及的。

    所以便有旌旗,所谓认旗,便是让编制内的某一队士兵,看旗行事。

    按着戚总兵的编制,五人成伍,二五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