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五色旌旗 (第2/2页)
什,十二人编一队长,三至五队编一旗总,三至五旗编一哨,三至五哨为一营。一营之数,约三千兵马。 至于骑兵,则稍简单,十骑为一队,三队为一旗,三旗选一百总,四百总归属把总。把总之上有千总,千总之上有哨将。 先说这五色,以中为黄,前为红,左为蓝,右为白,后为黑。这一军分为前后左右中,旗号便以各自对应的颜色为主。同样,在前军中,以红为主,但前军中又分前后左右中哨,这每一哨,也再按各自方位对应颜色打出旗号。这全军各队之间的差别,便在于旗帜上的内部颜色,边角颜色,号带颜色。 就骑兵来说,每名骑兵盔上有缨,颜色五色。若是前军,便就是全部以红色为主。 在每一队骑兵的队长头盔上,多了一面六寸小旗,无边,若是前军的前哨,便就是纯红旗。然后三队一旗的旗总背上,背着一面二尺有斜角有边的背旗,旗杆长三尺六寸。旗总则盯着百总,百总就打着大旗了,旗二尺五寸,斜角用边,旗杆长九尺。百总盯着把总,把总旗长三尺五寸,斜角用边,旗杆高一丈一尺,这多了一条缨头号带,长五尺。把总又盯着千总,千总旗长五尺,斜角用边,杆高一丈三尺,号带长七尺。再往上,则是哨将旗,六尺五寸,斜角有边,用缨头雉尾,高一丈五尺,号带长八尺五寸。 总体来说,认旗的旗色以本部方位为准,边角颜色对应上级应有的颜色,而号带的颜色,则是更上一级对应之色。 这看着眼花缭乱,熟悉了,也就一眼而知是哪一部的人马,且根据颜色就能寻见这部人马的隶属上官所在的位置。 军中有令,凡步、骑兵只看本队旗号行事,不得它顾。而队长认旗总旗行动,旗总认把总旗进退......一般来说,不是本队的军官,根本就指挥不动旁队的人马。 这便是旌旗万重的缘由。 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之所以情绪不稳,是因这一套旌旗拿出来,少则是一营人马,多的,可以成为数万人马的旗号。而这三人,虽陈瑞瑜并未细问,但其实原在军中实也是看旗行事的低级武官,那稍高一些的旗杆,是摸都未曾摸过。 当然,这仅是一种象征。 陈瑞瑜手里,没有半个字关于此事的明令。要说那魏公公,或者天启皇帝,也是极为有心之人,这般暗示,陈瑞瑜必然会想明白,却又没落下半个实证。 接下来,赵天宝等人将铠甲、头盔摆了出来,却是清一色的红缨。 这意味就更明显了......前锋,只有前锋。
陈瑞瑜瞧着众人的模样,心里那份担心旋即隐去。这些人都怀着期盼,并未以眼下没有武职而多心。 当所有的军需、甲杖敞开了摆在院子里时,陈瑞瑜等人转而开始担心,这人手实在太少。 全套紫花铠甲二百副、梅花铠甲二百副,另有一百套马甲,足有遮护一百匹战马。 全套弓三百、箭一万支;腰开黑漆弩一百具,弩箭三千支。 腰刀三百把,短刃三百把,长枪三百杆,挨牌三百具,巨斧五十柄,斩马刀五十把。 另加上唢呐、金鼓、铜锣,以及铜锅、帐篷、拒马枪、铁蒺藜、绳索等等一应扎营器械。 这足以装备一营人马的甲杖、器械,眼下却只能看着。那三百之数,想必是潘承林提供的,而魏公公、皇上的好意,也好得过分了吧?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令人无法置信。 大明朝的实力,远非建奴能比,这些东西,在内库怕是九牛一毛。那兵器、甲杖上的铭文,有些甚至是天启三年,显然是新造。以三百之数调拨,真是个小数目。 秦振武等人都向陈瑞瑜看来,陈瑞瑜当然明白,这些东西虽好,但眼下这些人也并非力大如牛,何况,真要装备下去,就是牛也受不了。那马甲显然是装备铁骑之用,陈瑞瑜尚不能估测出,那些马匹是否能够承受住。 经风一吹,似乎人们都冷静下来。 “要不,再招些人?”秦振武先开了口。 陈瑞瑜迟疑着没有开口。扩招人马,可不仅仅是人多而已,就眼下这三百人,在白水铺子里还行,一旦出发,这军粮便是个大问题。虽然眼下不愁,但出了山海关直至宁远,这白水铺子里的粮食可就不能指望上了。就算运去,这得要多少人手?还得全靠魏公公的调拨,但,若是接济不上,人多了便更麻烦。 这仅是开了个头,却是诸事纷杂的模样了。 “大人,”王宝凑前几步,道:“人手眼下还有,白水铺子里不少人都打听呢,问要不要人。” “哦?”陈瑞瑜道:“有人问?” “正是。”王宝道:“这吃得好,拿得多......” “咱们要做的可不是这些。”陈瑞瑜道。 王宝顿了顿,小心的说道:“选选就是了,也不都是吃货。” 陈瑞瑜看了看秦振武等人,想了想,道:“你们去办吧。” “是。”众人齐声答道。 既然能认旗,这随后的编制问题,便无需陈瑞瑜cao心,至于能再招多少兵,陈瑞瑜也并未指望。 这带兵,可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便罢。陈瑞瑜要cao心的,反而不是杀敌的事。 魏公公如此支持,就真的这般放心?为一个陌生人提供军需? 来得太易,陈瑞瑜反而有些不踏实。 当夜,陈瑞瑜召集张瑞文等一干新锦记的总管们议事,正式敲定结果。随后,陈瑞瑜又去寻潘承林潘千户,将白水铺子收税一事,与潘承林、徐维宗二人瓜分,这只要商队继续“走私”,每月上百两的银子是不会少的。 王宝算是放出来,只待潘千户的人接手便可。但这军需一事,陈瑞瑜却仍然让王宝全担,由不得他不愿。算下来,王宝这里只能是一处后备之地。 陈瑞瑜细细算过,白水铺子的用处,到此也就告一段落,指望在此时招兵买马,完全无益。动静大了,说不定还会引起近畿附近驻军的注意,魏公公断然不会为还没发挥作用的数百人出面。 紧要处仍然是去了宁远之后。 只有立功,才能赢得更多的补给,而有了朝廷的供给,才有更大的可能去打击建奴。 锦记的作用,没有半年也看不出效果。倒是张浩平记熟了的辽东商路以及另外四家所还能联系上的人,值得一用。那些“人质”,陈瑞瑜干脆都放在京城里,那里有几处“锦记”新店尚未开张。 此事忙了半天便算放了手,陈瑞瑜丝毫没将其放在心上,实际上,除了一笔现银,其余的陈瑞瑜都是顺势而为,至于有无回报,便是后话。 由通州,至白水铺子,陈瑞瑜再一次将一切抛在脑后。 这看似不可理喻,熟知内情的秦振武等人,却更高看了这位少年。 成大事者,必然如此。 十日之后,陈瑞瑜带着属下三百人,一人双马,由白水铺子启程,开赴山海关。所有军需、辎重,由近五百匹骡马驮着。再加上潘千户、徐维宗一路百余人同行,这队伍远看上去更像是转运军需的辎重队。不过,白水铺子里的商队,怕是要有好一阵子为骡马缺乏而担心了。 过了蓟镇,这数百人的队伍,夹在驿道上络绎不绝的商队、民夫、调戍的官兵之中,毫不起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