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兵多粮匮 (第1/2页)
广宁城之大,要远远超出陈瑞瑜记忆里基于那有限的文字记载而生出的想象。 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三部四千多人马,连同西兴堡一路迁徙的四千多散兵百姓,以及铁杵、段彦招募所得数百人,总计近一万之数,进入广宁城,却不过是填充了广宁城内那“井”字街道格出的一小半。 按着朝廷规制,广宁镇城常设二万余官兵,而天启二年建奴未袭辽西之前,辽东巡抚王化贞所辖近九万官兵,亦是驻在城内。这些兵马人数,陈瑞瑜记忆深刻,但却没将一座能容纳十万之众的城池做过多的联想。 各部进城,仅在近城门处的坊间驻扎,甚至未曾与对面的官兵接触。 当然,城内原有的军营、校场、马圈、粮库、武库等等,被秦振武等人派人立时接管,不论其中是否还有库藏,均派人轮流把守。 各坊间原住着的百姓人家,倒不曾受到sao扰,因空余的屋舍、宅院实在太多,即便是各部人马分队入住,也仍然不能填满闲置之所。 原先在城墙上戍守的民壮,已被勒令回家,取而代之的,是各部少量官兵上墙守望。如今既无战事,这城墙上的事,也就是瞭望而已。 那“管屯佥事”的宅院,就在城西,赵之德急匆匆回去,半道上,却被各处前来请示的各色人等绊住了,尤其是那些民壮的大小头目。赵之德不得不一一应付,所交待的,无非是少安毋躁,回家听令而已。 这一耽误,待赵之德取了名册返回总兵衙门,那厅内已是站满了人。 陈瑞瑜坐在正中,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三人左右分坐,铁锤、铁杵、段彦三人站在一旁,那广宁右屯百户曹家杰,似乎不太习惯这等气氛,来到这厅里时,陈瑞瑜倒是让他坐在秦振武等人身旁,曹百户却宁愿与铁锤站在一起。 厅内厅外,各家亲兵分队而立,足足有近百人之多,自然,这些都是盔甲俱全之兵,站在院中鸦雀无声,带出几分肃杀之气。 赵之德进到院中,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的往厅内行去。 也不知陈瑞瑜等在商议什么,赵之德进来,厅内众人一时都收了口,均看向赵之德。 赵之德双腿一软,险些跌上一跤,忙定住心神,一步步地走上前去。不知怎么,对这些陌生武官,赵之德没来由的感到一股冷意。当然,这位多年前的“佥事”,也从未真正在军营里待过。 “大人,此为城内百姓名册。” 陈瑞瑜示意,铁锤上前接过,放在陈瑞瑜身旁的案几上。 “说说吧,城内百姓几何?青壮多少?”陈瑞瑜轻声问道。 “大人,”赵之德道:“城内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三人,此为三月里计册之数,民壮二千八百余人。” 陈瑞瑜目前尚未在广宁城内巡视,倒不知城内有如此多的居民,听闻这数目,不禁细细看了看赵之德。能将这近万百姓管束,此人倒也有几分能耐。 “城内粮草几何?”陈瑞瑜再问。 赵之德顿了下,抬头望向陈瑞瑜,道:“大人,城内并无余粮。” “没有?” “大人,”赵之德苦笑了下,道:“广宁城并无朝廷官员留任,原有的兵器、甲杖、粮草,俱都被建奴掠去。就是各家各户的铁锅、锄头,也没剩下多少。” 陈瑞瑜顿了下,问:“那这民壮......你如何辖制的?” “大人,都是百姓自愿上墙戍守,只听锣响便是。下官......不,在下仅是出面而已,平日里并无管辖之事。” “那城内百姓家中,可有余粮?”陈瑞瑜问。 “有,不多。”赵之德道:“这两年城内百姓是陆续聚集而来,在城外也垦荒种粮,去年收成尚可,若是再过几日,城外的粮食收了,也算是有些余粮。” “还有多久可收割庄稼?” “半月之后吧。” 陈瑞瑜点点头,想了想,道:“大军初驻,诸事繁多。你既管了两年,且先兼着,待日后朝廷有令,再行赏赐。” “是。” “眼下......这农事还是你去办,先去查查,看能收多少余粮,有多少收多少。” “大人,这若是收粮,这粮价......” “一两银子一石。”陈瑞瑜道:“此为现银,有粮即付。若是嫌低了,便按实价,不过,这银子就要等上一阵子,待朝廷拨付粮饷之后,再来支取。” “是。”赵之德行礼,退了下去。 这位少年大人,倒是通情达理,看样子还不错,没下令直接收缴余粮,还真是城内百姓的福气。 待赵之德出门看不到影子了,陈瑞瑜方才收回目光,侧头看着案几上那叠名册,好一阵子没有说话。 秦振武等人都未出声,默默的等候着。 陈瑞瑜抬头左右瞧了瞧,笑道:“各位如何?” 厅内的几人,除了生员段彦之外,其余的可都是打白水铺子过来的。陈瑞瑜这一问,都是心知肚明,纷纷露出笑意。 若论带兵,眼下这几人可是人人都了了心愿,更重要的是,眼下除了面前这位少年大人,头上再无一人管束。这对饱尝大明官军积弊的几人来说,感觉更是奇特。 “收复广宁,可谓大捷!”陈瑞瑜说了一句,却有顿住,微微摇头。 各部人马,或多或少的也打了几仗,也均与陈瑞瑜在西兴堡前那般,轻而易举,甚至称不上是战斗,若说大捷,至少在厅内的几位汉子心里,可觉得别扭。 “当然,”陈瑞瑜道:“这大捷,是朝廷正想要的。咱们这第一步,算是达成了。” “大人是要报捷?”秦振武道。 “当然要报,”杨一志道:“大人,这虽说没杀多少建奴,可这广宁,也算是又回来了。报一报,也没什么。” “按着大人说过的,”赵天宝亦道:“朝廷上定然以为是大捷。这也不算过。” “报捷,定然是要的。”陈瑞瑜道:“咱们做事磊落,不去管朝廷上会怎么想。这大捷之下,想必赏赐不会小。各位的官职,也就落在这捷报之上。不过,这到底是游击,还是参将,就不好猜了。” “大人,就是游击,也就不错了。”秦振武道。 “咱们说是要建功立业,倒也不贪,这个大捷么......要我说,有个实授千总武职,也就行了。”杨一志道。 陈瑞瑜道:“各位的心思,我也明白。要说这功劳,想当年毛文龙毛总兵,袭取镇江之前,也不过是个练兵游击,大捷之后,便是总兵。这重要的,不是袭取镇江之功,而是朝廷屡败之下,要有些胜绩鼓舞士气。咱们这回,可是在广宁失陷之后,朝廷聚兵两载而无进取之际立下的。” “大人的意思,还不止游击、参将?”赵天宝道。 “若朝廷真能按功封赏,参将亦该是最低的。”陈瑞瑜道:“几位的名字,自然是要报上去的,不仅是这广宁收复之功,还有收拢散兵、招募新兵之功。” 杨一志道:“大人,募兵也算功劳?” “正是,”陈瑞瑜道:“你们尚且不知,朝廷为官前数万兵马,花了上百万两的银子,可咱们,迄今为止,可没要朝廷一份银子,眼下,称八千人马,也不为过。真论起来,也就是当初白水铺子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