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_第四十二章兵多粮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兵多粮匮 (第2/2页)

五百甲杖、兵器。这个仗,就是皇上不算,那兵部也会算的。”

    “那就都写上,”杨一志道:“大人,若是这也算的话,干脆就称一万人马。适才那老儿不是说了这城内尚有两千多民壮,编入营中,可不正好一万?”

    那百户曹家杰一直糊涂着,各人所说,有一半听不懂,但这广宁之功还是明白的,听到此处,不禁插言道:“大人,若是募兵也算,咱这部人马,是不是也算有功?”

    “当然要算,”陈瑞瑜笑道:“你不是想要个千总?放心,一个千总,怕是跑不掉的。”

    “多谢大人。”曹百户乐得直摸胡子。

    “那就说好了,就算一万。”陈瑞瑜笑道。“各位就等着升职吧。”

    “多谢大人。”秦振武等人齐声应道。

    这一声谢,在众人心里,可是真心。若无陈瑞瑜冒出来,这般汉子们怕还是在白水铺子里等着赚几个护卫银子,何曾敢想有今日这般心境?

    陈瑞瑜摆了摆手,不再说这个话题,道:“今日晚间我便写报捷文书,剩下的就是等朝廷回音罢了。”

    “不过,”陈瑞瑜道:“既是说的一万兵马,咱们就得按一万之兵打算。各位,不论朝廷如何封赏,这建功立业,还得一刀一枪的靠咱们自己去拼。咱们在广宁,便是朝廷的前线,不论是建奴来,还是咱们打过去,唯有靠自己的真本事。”

    “是,属下明白。”

    “明日起,各部整编。”陈瑞瑜道:“一万人马,编为五营。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曹家杰,你四人各领一营。铁锤、铁杵,你二人领一营为我中军。”

    “是。”

    “段彦。”

    “在,大人。”段彦忙应道。

    “你明日起随各营走动,将各部军纪军规记录下来,待整理后颁布。”

    “是。”段彦大喜,这等书生,有这一差事,可也是看重了。

    陈瑞瑜看着众人,道:“咱们练兵,眼下要的是敢杀敢拼,这些不是在校场上列队出cao可得。你们各营人马,自做编整,待人马配齐,便都拉出城去,沿边墙行进。还是那句话,驱除鞑子,截杀建奴游骑。”

    “是。”

    “另外,”陈瑞瑜道:“沿边墙一带的堡寨、墩台,再去好生搜寻一遍,看有没有剩下的甲杖、兵器,尤其是火炮、火药。当年建奴虽曾带走不少,可毕竟还有藏匿之物。这一趟,要练出能打能跑的兵来。”

    “遵令!”

    “营中的蒙古人.......”陈瑞瑜顿了下,道:“既然募到营里,倒也不必分什么彼此,若能再引来牧民投效,一样编入营伍之中,只是你们各自要好生鉴别。咱们要的是好汉子,不是混吃混喝之徒。”

    “是。”

    “再有......沿途传下话去,就说一月之后,在广宁重开马市。”

    众人楞了楞,不解为何要提此事,倒没开口询问。

    “咱们对付的,是建奴。”陈瑞瑜道:“那鞑子若不犯我,便可用来一起对付建奴。”

    “是。”

    “就这些了,你们去吧。”陈瑞瑜挥手道:“三日之后,我要看到你们各营出城。”

    “遵令!”众人应道,各自带着亲兵出去。

    总兵府内,陈瑞瑜独自坐在厅内,厅外铁锤带着一小队亲兵忙着收整总兵府各处的屋舍,那铁杵倒是抢了先,出去整编中军营。

    令陈瑞瑜犯愁的是,这一万人马,粮秣、甲杖、兵饷,眼下是尽皆无处可得。

    这报捷文书,一来一往的,怎么得也要半月之久。就算朝廷大肆封赏,官职倒也罢了,陈瑞瑜实际上最想得到的,是朝廷正式认可在广宁的这支官军。当然,认可之后,这粮秣、甲杖、兵饷,也就有了来处。

    若是如此,陈瑞瑜倒是可以继续第二步,正式与建奴对阵。

    但来广宁之前,可从未预想到会有如此之多的人马,这件好事,如今反倒成了麻烦。

    就算朝廷认可,拨调粮秣甲杖,且不说兵部、户部之间的扯皮、文书往来,就算还是依仗魏公公的名义,直接由内库先拨付一部分,怕是也要在一月之后,可眼下的粮食,如何能撑到一月之久?

    陈瑞瑜以往布下的某些后手,就说张浩平、王宝与山海关千总王瑜做些手脚,由山海关弄出些补给,那还是算计着不到千人的用度,眼下可是一万人马啊。

    而“锦记”那步棋,先不说是否运转自如,姑且算那些商人都完全听从,运送万人所需粮秣,怕是比朝廷调拨的,也快不了几日。更何况,陈瑞瑜当初,也打算是用在重开“马市”上面,那些甲杖兵器,根本不能指望由商路而得。

    眼下这个势头,陈瑞瑜心里明白,那些新募之兵,就不说那些蒙古人,就是来自辽西百姓中的新兵,一旦没了粮食补给,必然会出现逃兵。若是如此,这广宁之兵,便成虚设,还不说对士气有何影响。这期间,还未算那建奴得知广宁驻兵之后的行动,若派兵来袭,未必自己要步王化贞的后尘?

    陈瑞瑜在厅内来回走动,令外面的铁锤有些吃惊,这么些日子,还从未见陈瑞瑜有过如此失态。

    要在短期内得到补给......最近的,唯有指望在宁远驻军的袁崇焕。

    宁远城内积蓄的粮草、甲杖,堆积如山,就算不去估算具体数目,单从孙大人的敷料方略上看,宁远城作为大明进军的中转地,军需存贮必然惊人。

    可袁崇焕会给么?

    陈瑞瑜走的路子,可是由锦衣卫而来,或者说,是基于魏忠贤这几年得势的路子。就说这份捷报,陈瑞瑜打算的也是由山海关的徐维宗报给京城里的潘承林潘千户,然后呈给魏忠贤,直接由天启皇帝下令封赏。

    这个捷径,遇上如今具体的难题,却有些远水解不了近火了。

    让朝廷下令给袁崇焕直接拨付军需?

    这先得由兵部行文,再经山海关的孙承宗孙大人,然后才至宁远城。就算八百里加急递送,行文至宁远袁崇焕,可最终还得看袁崇焕如何应对。

    这位袁崇焕袁大人,陈瑞瑜可是没太多的好感。单在宁远的那一日,陈瑞瑜便觉察出袁崇焕对锦衣卫可是没多少好意,作为文官,这也情有可原。但陈瑞瑜这支人马可是突然出现,等于便是抢了袁大人的风头。

    陈瑞瑜等人立下的奇功,转眼间便将原本处于最前线、极受朝廷赞赏的袁大人,推向二线。

    袁崇焕可能接受?

    陈瑞瑜连连摇头,对这一点,陈瑞瑜绝不看好。

    袁大人曾单骑入辽地前线视察详情,又曾立下“我一人守辽足矣”之类的豪言,怎能容忍屈居人后?

    可想而知,那公文就算到了宁远,袁大人有无数理由拖延不办,再说,由宁远至广宁二百多里地,本就不算通畅,就算给个百八石的,也就应付了。

    要想救急,唯有宁远最为可能。可如何让袁大人心甘情愿呢?

    陈瑞瑜猛然站住,倒是冒出一个想法。

    若是将收复广宁之功.......将袁大人也算在内,是不是袁大人就能相助?

    很有可能。

    但,袁大人会不会顺理成章的,出手接管在广宁驻军的控制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