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剑行江湖_唐代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代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4/5页)

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自白沙溯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潮信。”众多船商所用蒲帆不可能由自己编制,应由大量购买而得,反映出蒲帆编制的商品性经营。

    四、一点分析和评价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唐代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广义农业的许多方面均有所表现,不仅表现在粮食作物的种植生产和大量销售以及磨粉、酿酒、榨油等农产品技术加工业方面,而且表现在茶叶、甘蔗、桑、麻、棉花、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及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方面。虽然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商品性发展水平和商品化转化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共同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的一些新的态势和动向,所显示出来的经济意义及其广泛影响无疑是值得重视的。比较而言,唐中期以后南方茶叶的商品性生产地域广,产量大,程度高,形成了大面积的专业化产茶区和众多名茶产区,代表了唐代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唐代粮食长途贩运繁忙,南粮北运规模浩大,打破了先前“千里不贩籴”的状况,同时粮食市场庞大,销售旺盛,则突出代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广泛性。学界研究表明,唐代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一定影响——推动了社会经济区域性专业分工的扩大、交通运输业的繁忙、餐饮旅店业的发展和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促成了草市、墟市等地方性初级市场的产生成长,增强了南方扬州、杭州、苏州、常州、荆州、湖州、饶州、蕲州、衡州、益州等大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职能,并以这些城市的综合市场和集散市场为中心构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网络和连接各地的经济体系,整体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到唐后期,江南的草市、墟市发展更快,有一些因地位逐渐重要而上升为县治。到宋代,江南草市、墟市进一步发展,除上升为县治和军镇者外,多数发展为经济型市镇,引起了市场结构、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经济职能的进一步变化,紧连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为商业区,与旧城连为一体,并导致了坊市制的破除,[38](P13)打破了中唐以前城市官市对商品交易的垄断局面,市场机制有了发挥作用的更加自由和宽阔的舞台,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征钱,广大两税户的许多农产品以及生活必需品被迫拿出去售卖,完成了商品化,但这种商品化不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充分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而是一种限于流通领域的泡沫虚假现象,不能视为正常的农产品商品化情形。

    茶叶商品性生产自中唐以后的迅猛崛起既成为唐代商品经济的一个突出亮点,也进而对唐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推动。第一,茶叶的商品性生产使得南方许多山地和丘陵被开辟为茶园,拓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土地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茶叶生产代替粮食生产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主业,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区域,从而改变了当地乡村的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关系,农户成了茶户,农民成了茶农,他们不再主要生产粮食,而是以种茶卖茶为生,生产生活的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规模较大的茶叶生产也开始使用季节性的雇工劳动,劳动力具有了商品的某些意义,出现了一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这就进一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态。第二,茶叶的商品性专业化生产保障和促进了茶叶流通以及销售的繁荣,巨大的茶叶消费又使得大量商业资本涌入到产茶区,对茶叶的商品性生产起到了刺激和拉动作用,茶叶产销相互促进、供需两旺,形成了通畅的产销网络。茶叶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犹如条条红线,从产茶区辐射开来,密切了茶叶产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包括城市和乡村间的商贸往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甚至加强了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经济联系,加深了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第三,茶叶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唐德宗之后政府改变其前期自由放任的茶叶政策,转而实行税茶、榷茶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引起了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也进而改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德宗贞元九年茶税成为独立税种,征得40万缗,后来经常维持在50万缗至60万缗,文宗太和年间达到100万缗,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户部司)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财政货币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第四,茶叶商品经济在南方的增长与繁荣,与其它经济门类相互促进,使得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其经济总量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分量日益加大,地位逐渐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中唐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进程。第五,茶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改变了产茶区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进而引起了更大范围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唐以后,饮茶之风迅速从南方向北方蔓延,并进一步扩散到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茶叶不但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消渴解乏的日常饮品,而且尤为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所喜爱,并成为了一种精神消费品,讲究清雅、崇尚意境的茶文化开始产生并逐步蔚然成风,喝茶品茗成为广大范围内的雅俗共享的消费时尚。

    总之,如果从这些方面来说唐代茶叶的商品性生产产生了历史性或革命性的作用,推动了唐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是有道理的。

    不过,尚须指出的是,茶叶的商品性生产不但包括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而且包括茶叶的焙制和包装等,实际上包含着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磨粉、酿酒、榨油、甘蔗制糖、丝绵麻纺织等行业也有同样情形,因而这些农业领域的商品性生产是与相关手工业行业的发展相得益彰的,但是这种商品生产流程上的农工不分,也正说明种植业和手工加工业尚未脱离而各自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表明这些商品性生产行业在分工方面还有相当的局限。此其一。其二,唐德宗建中三年以后,政府改变了前期自由放任的茶叶政策,转而实行了税茶和榷茶之策,并出台实施了相关法令和制度,开始将茶叶经济纳入为政府财政利益和统治利益服务的轨道,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茶叶经济的正常运行。[39](P157-163)自身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